導覽列 »
首頁
新聞
聯繫
網站地圖
會員登入
|
立即註冊
會員登入
帳號 :
密碼 :
記住我?
忘記密碼?
立即註冊
:
:
:
:
來自
:
職業
:
興趣
:
資訊
:
發表數
:
回想當年說灣仔藍屋
主選單
首頁
☆ 網站計數器 ☆
☆ 藤農雲下載 ☆
☆ 藤農討論區 ☆
☆ 藤農網資訊 ☆
分月文章
電子報列表
☆ 藤農線上書籍 ☆
☆ 藤農影音播放 ☆
☆ 藤農電子相簿 ☆
☆ 藤農星座 ☆
☆ 藤農問與答 ☆
☆ 友台連結 ☆
☆ 即時留言簿 ☆
☆ 私人簡訊 ☆
☆ 用戶管理 ☆
會員登入
帳號:
密碼:
安全模式登入
忘記密碼?
現在註冊!
計數器
今天:
昨天:
本週:
本月:
總計:
平均:
線上使用者
15
人線上 (
1
人在瀏覽
☆ 藤農網資訊 ☆
)
會員: 0
訪客: 15
更多…
書籍列表
來生不做中國人
(7948)
中國無法偉大的五十個理由
(3584)
中国,你憑甚麼?
(3117)
中國比小說更離奇
(3006)
尋秦記
(2991)
杜月笙出身
(2355)
危險人物系列
(2287)
七劍下天山
(2251)
【解 體 黨 文 化】
(2221)
欠債人天書
(1472)
俠 客 行
(1442)
荊楚爭雄記
(1421)
連 城 訣
(1400)
老闆及管理人要訣: 情緒智商《EQ》
(1326)
十月圍城
(1157)
破碎虛空
(1039)
月 魔
(962)
【九 評 共 產 黨】
(787)
網站佈景
default
suico
xbootstrap
xswatch
zetagenesis
(共
5
個樣板佈景)
本站消息
分月文章
電子報列表
回想當年說灣仔藍屋
分享
葉偉強
-
綜合討論
| 2021-01-25 | 人氣:1537
黃飛鴻徒弟 林世榮的後人,在藍屋街角開設的洪拳林鎮顯跌打館,一守便守了80年。跌打館平日不多開門,但生銹的舊式鐵閘後面, 景星街 (King Sing Street),是香港灣仔區內一條寬度可以行車的街道。 景星街西端與石水渠街交架,有香港聞名的灣仔藍屋,洪拳林鎮 顯醫館。 景星街的東端是汽車工程及修理(車房)的集中地堅彌地街。
景星街向南走,可以通往灣仔北帝廟及堅尼地道;而往北走,可以通往皇後大 道東、灣仔街市及名廈尚翹峰。
有人喜歡藍,石水渠街藍屋
景賢里和藍屋
週未往景賢里參觀前,先到灣仔石水渠街 (Stone Nullah Lane,於18世紀曾經 有一條石水渠在附近,該水渠於1920年代被逐步填平)藍屋探望一下這幢老房子,前者景賢里半山豪宅是1937年建成,而藍屋則是1922 年重建成依時的四層木造唐樓,兩者建成時間前後相隔十年,用料及氣派卻相差甚遠。
現時灣仔藍屋尚算活存,裡頭有營業中的林鎮顯醫館和居民住宅等,老實地扮 演一座樓房的使命,而景賢里則似是被富豪玩剩而捨棄的玩偶,早前更被煎皮拆骨,我見猶憐。
藍屋的藍
香港著名的「藍屋」有兩幢,一幢在赤柱大街轉角位 boathouse (可惜在 2010 年以6500萬售出並改建為十層高住宅式酒店 ),另一幢就是灣仔石水渠街72-74 號。
舊唐樓披上這種湖水藍實在顯得動人,原來只是當年政府替它進行外牆髹油漆 時,因只剩下水務署常用的藍色油漆,便索性把整座藍屋便髹成藍色。因此亦替藍屋添上一份特色,細心地可留意到靠慶豐街的一座 7 4A 並沒有髹上藍色,因為業權仍然屬於私人擁有,受著風雨洗刷顯露著灰黑的外牆,跟在旁的 72/72A/74 號三幢藍屋形成強烈對比 。
雖然藍屋只具數十年歷史,它卻是灣仔區中唯一一座唐樓獲封為一級歷史建築 ,其他唐樓能夠被評達到一級的,主要是油麻地上海街的唐樓群,不過香港現存的唐樓多屬於 19世紀中後期建築,主要以混凝土做為 建築材料,而這幢藍屋是 19 世紀初期的木造唐樓建築,所以見證了香港歷史和中西建築文化特色上一個重要的轉變階段。
戰前唐樓
欣賞藍屋並不是它的藍調,而是認識香港開埠初期發展出的戰前唐樓建築。現 時所稱的唐樓以往叫作「騎樓」,在香港開埠初期華洋社會中,唐樓純粹用來分辨中國人和外國人居住的樓房,所以本地人多稱之為「 唐樓」。當時亦因為解決居住問題,大量唐樓相繼興建,當中唐樓不少混合了中式及西式建築風格,唐樓都是約 3至 5層高,地下單位 主要為商舖用途。
藍屋的結構上是用約兩呎厚的直豎式磚牆去承托每一層的木制樓面,向著石水 渠街的懸臂式露台裝飾了典雅的花紋欄杆,整體露台結構輕巧,沒有後期「廣州式騎樓」式粗大的支撐麻石柱跨出行人路。
藍屋裡頭的橫樑、扶手、樓板、木天花等木製結構仍然保留著,還有細窄陡峭 的木樓梯,紀錄著灣仔的歲月年輪。畢竟灣仔是香港最早發展的地區之一,「四環九約」中的「下環」,即指灣仔,十九世紀中葉外商 開始撤離灣仔,華人富商遂購置土地興建住宅唐樓等,包括現時的石水渠街和春園街一帶,容納了不少華人,帶來灣仔一帶的黃金歲月 。
除了石水渠街的藍屋唐樓群,位於灣仔茂蘿街的綠屋也可以找到類似風格的「 綠屋」,己被列入香港二級歷史建築項目之內,綠屋外型跟藍屋相若,同樣是1920年代廣東式四層高唐樓的典型建築。
藍屋歷史
有關藍屋歷史,在網絡內展轉流傳,在 wikipedia.org 中可以詳細看到,幾幢 唐樓經歷了不少發展,由華佗醫院、廟堂、武館、醫館、學館、雜貨、酒莊及商會等。當中來頭最響亮的,可是林祖師傅所設的武館, 林祖是黃飛鴻的第四代傳人,豬肉榮 (黃飛鴻徒弟林世榮) 的姪兒兼得意門生。據說林祖獲傳授洪拳後,21歲便已自立門戶,即是現時 藍屋的醫館位置,當時亦稱作華佗醫院。聽說,現時林鎮顯跌打館的招牌後面就蓋著華佗醫院的招牌。
1872:華佗醫院 (灣仔街坊醫院)
1886:華陀廟宇
1922:藍屋重建,華陀廟宇保留
1950:武館 (黃飛鴻徒弟林世榮姪兒林祖開設)
1960:林鎮顯醫館 (林祖兒子)
196x-7x間:鏡涵義學學館
196x-7x間:一中書院 (戰前灣仔唯一英文學校)
196x-7x間:廣和號雜貨店
196x-7x間:聯興酒莊
196x-7x間:鮮魚商會
藍屋保育
隨著社區發展,藍屋地皮的價值不輕,鄰近的尚翹峰呎價9,000元以上,既然被 列入一級歷史建築當然會被「活化」而受保護,希望政府除了打響「活化」的口號之餘,能夠把藍屋背後的文化,藉著珍貴的古蹟帶給 香港市民。以往政府為歷史建築物活化保育,少不免是進行樓宇結構修復,然後作出租用途,例如灣仔和昌大押已經變成望而卻步的高 級餐廳,上環街市(西港城)亦未見成功,聽說八和會館亦未能延續粵劇的使命,下一段文字分享我到伯大尼修院參觀的體驗,活化的正 面例子是有的,例如「甘棠第」的活化工作卻做得很好。
我聽過一次丁新豹先生 (前任香港歷史博物館總館長) 在中文大學的演講,他 說過展覽文物或古蹟要引發參觀者的思考,要令參觀者感受到發掘和研究當中的興奮,並不是把物件如超級市場展示出來這麼簡單。
參觀活化建築的體驗
曾經於 2009 年與友人從元朗乘車參觀過活化後的薄扶林伯大尼修院,修院經 過復修後成為了香港演藝電視學院校舍。雖然列出當中的牛棚、小教堂及伯大尼地窖等開放給公眾參觀,當天演藝學院以禮堂出租為理 由,拒絕公開參觀者進入歌德式小教堂,未能欣賞伯大尼修院最吸引的彩繪玻璃等重要文物及文化財產。
既然演藝學院把伯大尼公開出售指定時段之門票,同時把其中重要的禮堂出租 ,同時收取雙重收益,又同時拒絕購票參觀者入內,對購票參觀者甚不負責,週未時段相信大禮堂租用作私人婚禮的機會很高,即是週 未來參觀的公眾人士幾乎無緣進內參觀。
據知伯大尼大部份由政府資助,以當天四人同行之門票費用共 $120 ($30/每人 ),只能參觀牛棚及地窖,導賞團的介紹簡單,在牛柵介紹片刻後,導賞員帶同眾人到地窖後便自由活動,完全失去導賞的意義,倒不 如自由公開給公眾參觀算了。比較起香港數間博物館,同樣地受惠於政府撥款資助,卻以伯大尼門票最為昂貴,同時以展出的內容、誠 意最為落後,一個活化的文化古蹟倒頭來換成了私有化的生財工具。
近日,房協及市建局發表重建灣仔石水渠街及附近地區為主題文化地帶,成為 城中熱門話題。
其中三幢俗稱「藍屋」的樓宇最受注目。該樓有近90年歷史,前身為華陀醫院 ,上世紀50年代時曾經為黃飛鴻徒弟林世榮(俗稱豬肉榮)的姪兒兼徒弟林祖的武館,其後再改為醫館。
不說不知,原來資深傳媒人兼體育評論員韋基舜,幼時曾跟林世榮學武,也算 是林祖的師兄弟。他除了建議將「藍屋」發展為醫館和茶館外,還提議將地面一層發展為武館,以保存灣仔原來風貌。「保留以往香港 人的生活,讓更多的現代人可以懷舊一番,算是一個好去處。」他說。
且聽韋基舜細訴他的心願。
「現在出來打洪拳的,一見面就說甚麼『日月明』,根本就是錯。」說時,韋 基舜右握拳頭,左手開掌作勢︰「這個洪拳的見面禮,應該叫『袖裡藏花』。大家碰頭一出手,知道是同門,就不用打了。現在的後生 都不知道了。」真身示範,他告訴我們,跟林世榮學過武,打的是正宗洪拳。
記者來到韋基舜在中環的辦公室,看到他年雖七十有一,當談及洪拳時仍鏗鏘 有聲。他對現代習武者的粗率,頗不以為然。跟林世榮學武的日子已逾半個世紀,「見面禮」這般最基本的武德,他仍然深藏心中。
韋基舜是富家子弟,祖父是「二天堂」藥品創辦人,兒時一直住半山,與林世 榮結緣始於其父親。「先父是越南華僑,當時還是民國年間,國內流行『標參』,先父就去廣州,想找一位名師來當保鑣。」當時林世 榮身為黃飛鴻的徒弟,在廣州已很有名氣。「連李福林的福軍都叫他做教頭呢。」 韋基舜憶述。
韋父來到廣州,碰巧林世榮與來自北少林的顧汝章比武。「先父趨前,勸他們 不要相鬥─『兩虎不宜相鬥』,他叫顧汝章回湖南,然後就帶林世榮去越南。」一筆輕描淡寫,造就了後來「藍屋」的美事。
一番輾轉後,林世榮終於來到香港,30年代於上環竹樹坡創立了「南武體育會 」。當時林世榮家隨大師弟林萬和住灣仔,韋家住半山,每日韋父都會駕車接林世榮、其太座及大師兄林萬和到韋府教打功夫,教的當 然是正宗洪拳。
當年韋基舜才四歲,但「袖裡藏花」跟「日月明」的分別,也就埋於心底。
每日跟林世榮練一小時
「每日練武一小時,家姐同家母就跟師母學,我們男丁就跟林世榮學。」韋基 舜說,當時學打功夫只為健身。話雖如此,「如果功夫沒有攻擊性,林世榮就不能雄霸江湖那麼久了。」所以,即使「袖裡藏花」基本 功,其實也作埋身短打之用。
二次大戰爆發後,韋家再沒有學洪拳。1942年林世榮因避戰亂,返回鄉下萍州 ,從此無離開家鄉半步。韋家亦再無學功夫,去了澳門避難。
林世榮的姪兒林祖50年代於「藍屋」開設武館,後來改為醫館,韋基舜後來才 知此事。
韋基舜跟林世榮學功夫雖短短幾年,到9歲就結束,但也可算是林祖的師兄弟。 他建議將「藍屋」還原舊貌,甚至將地下改做武館,實是順理成章的事。
「如果做武館,最好維持是南派。因為林祖幾十年來,教授的也是南派功夫。 」一時間,韋基舜好像回到老香港。「老實說,武館其實是一個聚會地方,大家來到,有傾有講。」他認為,武館除了教功夫,更重要 是師父會傳授武德予弟子。「武德,即是某一個階層的人所守的規矩。現在的年青人如果有回武館習慣,不單學到功夫,更可學習到如 何自律呢。」
看功夫食夜粥
不過,只教功夫並不足夠,遊客來到,不單可以欣賞打功夫,還看到舊時習武者的生活。「例如舉石擔,拋石鎖。石擔就是用一支竹 ,前後穿著兩塊大石頭,拋上半空,再用手臂接住,以訓練手臂肌肉。」不過,他補充︰「做戲要做全套,習武的人一定不可以穿風衣 。穿皺紗褲才算正宗。」
眾所周知,在廣府語中,學功夫也叫「食夜粥」,主意多多的韋基舜稱,「藍 屋」二樓可作茶樓,賣夜粥。「賣粥非常重要,並非只是打工夫。」
「40年代後期,那幢樓宇的樓齡也不過廿多年,其實算是新樓。」但香港這幾 十年經濟起飛,有特色的樓宇買少見少,藍屋區仍能保持原狀實屬幸運。「既然它是一級文物,政府收購回來,我們應該想想可以怎麼 改建,給公眾使用。除保留原裝外貌,亦應想一想,還可以有甚麼用途?只保持一間『吉』屋,沒意思。」
所以除了做武館,韋基舜認為「藍屋」區也可以容下其他別的用途。「我很贊 成將它作藝術用途,例如教中樂。」
但韋基舜對重建的前提,是著重於還原舊貌。所以,對於計劃中屋內會增建一 部升降機,他就相當反對︰「好失真啦。才四層樓高,走上去有甚麼困難呢?」
女伶演唱還原老香港
成長於四、五十年代,還原老香港的一事一物是他的心願,就如早已絕跡酒樓 的「女伶」。「以前好像小明星這類女伶都會去酒樓賣唱,當年每晚不知有多少舅爺團去捧場。」記者正在尋思著甚麼是「舅爺團」, 韋基舜來一記當頭捧喝︰「fans呀。」哦,果真是不說不知。所以他建議重建區內茶樓,可安排女伶演唱。
「外來的遊客,可以懷舊一番;聽女伶唱歌,食一盅兩件,實在有趣。哈哈。 」他慨嘆女伶的傳統到50年代已經沒落。「如果可以保存到這種舊有風俗,過去年代的生活,現代人想見識的話可以去看看,我們又可 以過過癮,哈哈。」
對於有人建議盡量保持「藍屋」原裝外貌,不要把它變成旅遊區,以保留該區 風味,韋基舜並不認同︰「女伶都是香港風味呀。舊時香港人的生活真的如此嘛,成長過來的,經歷及看到的東西,多數也是如此。」
「只供一個人看的地方是不夠的,有多少個香港人是建築師?懂得去欣賞建築 物?」他希望該區可以重建,除了保留當年的建築風格,還回復昔日的老香港風情。
重建計劃 復修舊樓
灣仔是個滿載歷史的地區,如何保護舊有建築,一直是發展該區的 焦點。
今次房協和 市建局的重建計劃,注目之處,在於被列為一級歷史建築物─「享負盛名」的石水渠街72至74號的藍屋。連同灣仔石水渠街及附近一帶 ,整個項目範圍共包括9幢唐樓,其中藍屋等7幢樓宇,早在上世紀70年代已被政府收購;當局計劃斥資1億元,包括收購緊貼的1幢私人 擁有樓宇。
重建計劃估計需時4至5年,工程預計可於2011年完成。
根據房協及市建局初步構思,藍屋一帶將成為「茶藝」及「醫術」的主題文化 地帶,提供包括休憩用地及商業、文化與社區等設施。石水渠街一排4幢樓宇和慶雲街2至8號4幢樓齡約80年的樓宇會被保留;景星街8 號則會拆卸,並結合旁邊丟棄的一小塊政府地發展為休憩場所。
為何以「醫」為題?
追源溯本下,原來藍屋原址在1872年的差餉徵數冊中列名為「華陀醫院」(亦 名灣仔街坊醫院),樓高兩層,可能是灣仔第一間為當地居民提供中醫服務的醫院。
醫院於1886年關閉後,該樓宇被用作供奉「神醫華陀」的廟宇。1920年代初期 ,樓宇拆卸後重建為4層高的唐樓,落成後「華陀廟」坐落在72號石水渠街地下。
廟宇後來被黃飛鴻徒弟林世榮的姪兒林祖開辦之武館所取代,其後1960年代成 為林鎮顯跌打醫館至今。藍屋的前半生因此次計劃而曝光。
基於附近一帶是香港開埠初期的茶葉貿易集中地,故亦有將該地方轉做茶葉主 題地帶。據悉,本港開埠初期,石水渠街一帶屬茶葉貿易行及工人聚集的地方,不少英國茶商在此進行中國東南茶葉買賣。
保持原貌為原則
不過現時尚未包括休憩地方比例等的任何細節,一切均需市建局灣仔分區諮詢 委員會進行居民諮詢後再規劃。整項計劃會以「保持原貌」為目標,對現存建築物盡量予以保留。藍屋屬上世紀20年代落成的樓宇,具 有當時流行的唐樓露台設計,現時所見的露台通花鐵欄杆及支柱均是當年的原有設計。
和本港少數僅存的樓齡超過80年的戰前唐樓一樣,藍屋由一排緊貼而起的狹長 形唐樓組成,高4層,屋內所有上層均由木材建成,樓宇內至今仍保留兩道別具特色的木樓梯,踩上去吱吱作響。
屋內原設計並沒有廁所,早年仍有倒夜香之服務,後來低層部分單位加建水廁 。9幢唐樓中只有景星街8號將被拆卸,並將改建成一個別具傳統文化氣息的休憩地方。
至於包括藍屋在內的其他8幢唐樓,則會進行不同程度的復修,例如露台鞏固工 程等。
計劃保留的8幢唐樓,是現時灣仔同類型建築物中僅存的碩果,20年代建成的藍 屋附有露台建築的唐樓設計,慶雲街的4幢富有歐陸色彩,在藍屋建成後的3至4年才興建,外牆設計別具藝術色彩,充滿歐陸風味,建 築物屋頂由木橫樑構成,並鋪上凹面的中式瓦磚。
由於現時部分窗戶已被更換為鋁窗,當局計劃復修時將其換回木窗設計,以回 復原有風貌。各項樓宇建築 特色,例如木樓梯、天台等在復修時均會盡量保持原貌。復修後的藍屋天台及露台均會增加綠化,屋後會 加建升降機樓梯方便市民上落。
房協估計,將有約30戶住戶受影響,大部分均為政府物業租客。
文:劉詩韻
01-22 飛禽與流感...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Pinterest
全部展開
樹狀顯示
巢狀顯示
舊的在前
新的在前
網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對於發言內容,由發表者自負責任。
發表者
樹狀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