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列 »
首頁
新聞
聯繫
網站地圖
會員登入
|
立即註冊
會員登入
帳號 :
密碼 :
記住我?
忘記密碼?
立即註冊
:
:
:
:
來自
:
職業
:
興趣
:
資訊
:
發表數
:
☆ 藤農線上書籍 ☆
主選單
首頁
☆ 網站計數器 ☆
☆ 藤農雲下載 ☆
☆ 藤農討論區 ☆
☆ 藤農網資訊 ☆
☆ 藤農線上書籍 ☆
☆ 藤農影音播放 ☆
☆ 藤農電子相簿 ☆
☆ 藤農星座 ☆
☆ 藤農問與答 ☆
☆ 友台連結 ☆
☆ 即時留言簿 ☆
☆ 私人簡訊 ☆
☆ 用戶管理 ☆
會員登入
帳號:
密碼:
安全模式登入
忘記密碼?
現在註冊!
計數器
今天:
昨天:
本週:
本月:
總計:
平均:
線上使用者
13
人線上 (
5
人在瀏覽
☆ 藤農線上書籍 ☆
)
會員: 0
訪客: 13
更多…
書籍列表
來生不做中國人
(7983)
中國無法偉大的五十個理由
(3610)
中国,你憑甚麼?
(3163)
尋秦記
(3035)
中國比小說更離奇
(3024)
杜月笙出身
(2365)
危險人物系列
(2309)
七劍下天山
(2292)
【解 體 黨 文 化】
(2235)
欠債人天書
(1483)
俠 客 行
(1452)
荊楚爭雄記
(1433)
連 城 訣
(1413)
老闆及管理人要訣: 情緒智商《EQ》
(1337)
十月圍城
(1170)
破碎虛空
(1052)
月 魔
(979)
【九 評 共 產 黨】
(794)
網站佈景
default
suico
xbootstrap
xswatch
zetagenesis
(共
5
個樣板佈景)
1-26 中式讀書法受挑戰
前 言
自 序
1. 中國篇
1-1 中國人浪費了黑死病
1-2 海參崴是不是中國的神聖領土?
1-3 我為甚麼討厭朱熹
1-4 毛澤東翻譯員確認毛曾感謝日本侵華
1-5 「太難實踐」的思想不是好東西
1-6 民主並非幸福的充份條件
1-7 「特供」制度確保中國領導無懼偽劣國貨
1-8 忘恩負義的民族
1-9 中國親子關係病態痴纏
1-10 白居易的敗筆
1-11 新中國對外傾銷鴉片回眸
1-12 《來生不做中國人》韓文版
1-13 何以外國監獄迥異中華
1-14 誰比中國奴隸更懂事
1-15 中國國籍不是造福中國的保證
1-16 中國廚師自曝黑心菜式
1-17 中國人非要嚴刑峻法不可嗎?
1-18 為甚麼中國人沒有善用羊毛?
1-19 從來沒有被溫暖過
1-20 為甚麼中國人極重天資
1-21 高智商並不足夠
1-22 中國人沉醉於表面和諧
1-23 中國製造的文化病人
1-24 中國人「不像活在人間」另一證據
1-25 互聯網 的「奴隸提醒」功能
1-26 中式讀書法受挑戰
1-27 誰是最適合中國人的殖民主子
1-28 中國車被指翻版也翻錯
1-29 有中國人渴望坐牢
1-30 中國人精於發揮制度的壞處
1-31 中國可少保留帝制嗎?
1-32 慢性癱瘓比崩潰可怖
1-33 中國人的「受難」標準訂得較高
1-34 「發誓當食生菜」增添皮肉之苦
1-35 中國欺詐循環鏈是這樣運作的
1-36 另一件不可不外揚的「家醜」
1-37 「轉眼間一盆人肉搶得精光」
1-38 洋人對中國人吃人肉少見多怪
1-39 來生不做中國牛
1-40 中國有毒水龍頭謀財害命
1-41 為甚麼中國人要出國才能成功
1-42 中國式「干預別國內政」
1-43 有外賓可以看到中國的真貌嗎?
1-44 日本侵華最大受益者有權討日嗎?
1-45 加倍警惕中國人的話
1-46 善待中國者反而不得好死
1-47 給來華傳教土的忠告
1-48 中國社會假中庸真極端
1-49 假如毛蠟像的頭被扯斷
1-50 為甚麼中國人自願挖眼
1-50-1 太不擇手段活下來未必好
1-50-2 「鳥巢」以馬桶為造型可歌可泣
1-50-3 錢學森協助毛澤東餓死幾千萬中國人
1-50-4 為甚麼洋人難以理解中國人
1-50-5 「洋人也愛中國文化論」的大盲點
1-50-6 中國真的那樣窮嗎?
1-50-7 政治專制卻食事放任
2. 香港篇
2-1 「學友社」的真面目
2-2 為甚麼薪酬越高表現越差
2-3 逐臭境界博大精深
2-4 我去了香港一趟
2-5 香港籠民馳名中外
2-6 曾蔭權比晉惠帝更卑劣
2-7 失敗文化底下的失敗父母
2-8 自發大幅減薪有助大解和
2-9 真的是華洋有別嗎?
2-10 中國收回香港是 「不可能的任務」
2-11 為甚麼香港人連游泳也此挪威人差
2-12 香港最高領導官銜原來出自瘋子之手
2-13 陳藹慈見證了中國文化之失政
3. 挪威篇
3-1 連罰款也是富人多付
3-2 挪威暴君在中國算是老幾
3-3 為甚麼挪威母親可以不用奶粉
3-4 敬答中國母親的兩個疑問
3-5 何以挪威沒有走上 「香港之路」?
3-6 挪威人怎樣由大賊做起紳土來
3-7 為甚麼挪威奴隸最快樂
3-8 威挪國安部找上門
3-9 假如北歐的滿天神佛拖到今天
3-10 假如沒有住家傭工
3-11 對木屋的絕望被顛覆過來
3-12 小鳥教人以謙卑
3-13 拒絕「背脊向天皆可吃」
3-14 挪威蘋果成熟時
1-28 中國車被指翻版也翻錯
中国,你憑甚麼? ========
前香港大學政治系創系主任哈里斯教授(Peter Harris1929-)寫過幾本書,其中一本叫Hong Kong:A study in bureaucratic politics(《香港:一個關於官僚政治的研究》1978),當中有些地方是略有可觀的。裏面他寫道: 「關於指香港官僚『家長式作風』和『好自辯 』一事,現在可以再作探討。 英國和中國的行政傳統的確每能吻合 …… 英國 政府和中國士人政府均講究若干特點-例如地位、正規的經典教育、對一遠處的權威一體效忠(向北京或倫敦)…… 兩種傳 統也許都傾向於抗拒大眾參與,較喜歡中央集權、穩定和程序 ,接受那些聽話但有份量的利益團體」。(128-129頁)("The description of Hong Kong's bureaucracy as ' paternalistic ' and ' defensive ' can now be explored further. British and Chinese administrative traditions do tend to dovetail-The British administration and Chineses scholar mandarinate both stressed certain characteristics-such as status, appropriate forms of classical education, common allegiance to a distant authority(to Imperial Peking or Imperial London)...Both traditions, perhaps, tended to resist popular participation and preferred centralized authority, stability, and procedure, while accepting compliant but influential interest group.) 這些觀察在頗粗略的意義上是對的,但不可推之過遠,正如我曾說,歐洲的暴君叫做暴君,中國的暴君也叫做暴君,但其「暴」的程度可有雲泥之別,歐洲的暴君到了中國,對於隨時被中國暴君腰斬棄市剝皮揎草的中國奴隸來說,就是仁君了。 但撇開了這些潛在謬誤,英國人的階級習性的確令許多孕育自奴才文化的香港華人毫不自覺地感到頗為舒服,也令香港華人對家長式領導的渴求得到滿足,這些與中國人傳統的虛榮門面勢利基因一拍即合,雜交出天下無雙的香港勢利眼來。同時,英國人的階級習性和含蓄,對不善於表達的香港華人,特別是大眾,沒有起到情感解放的作用。 如果殖民香港的不是英國人,而是葡萄牙人或日本人,今天的香港人氣質必大不同,殖民台灣的是英國人,或殖民澳門人的是日本人,今天的台灣人和澳門人也會很不同。 是否英國人那 150 年若以北歐人那樣的平等精神來對待香港人就一定較好?證諸香港人也像其他中國人那樣已停止獨立思考兩千年,並有着大量中國人自我作賤的特性,我真的不敢說一定就好。這些自我作賤的事例遠者無數,近者如香港竟依然有近半數人反對香港普選,而反對馬上普選的人則更多。對於一些普世價值如自由民主,許多中國人依然停留在討論它們是好還是壞呢,而不是怎樣實行!就如洋人只會辯論吃馬鈴薯呢,還是吃麵包好呢。但許多中國人還停留在辯論是吃飯好呢,還是吃糞好呢的層次。有鑒於此,向中國人推廣一些普世價值如自由民主時,可能需要以較專制的手段才較易見效。日本以較強硬手腕統治台灣,第一時間禁止台灣人習染的中國陋習如纏足、吸鴉片和男人留長辮等,強逼他們重新做人,並合力提升台灣人的識字率,在短短50年間即把台灣大大的去中國化,使之到二次大戰結束時的文明程度超越整個中國本土。反觀較為自由開放的英國人,對中國陋習也較能容忍,所以任由香港人繼續纏足、吸鴉片和男人留長辮,要不是有辛亥革命,誰敢說今天香港還不會有女人纏足,不會有男人留長辮。 想來想去,我覺得最適合香港人或中國人的殖民主子看來是德國人。可惜,這樣一個優秀的國家,卻因統一得太遲 (1871年)未能趕上殖民主義的盛會,而且國境幾乎全被各國包裹住,要擴張並不容易。人類最優秀之一的文明反而在殖民事業中缺席。而且,要是德國能像英國法國那樣的早就參與殖民事業,讓其攻擊慾及早得到宣洩,並領略作為大殖民霸主的包袱和苦惱,它就未必有興趣發動兩次世界大戰。
(本文摘錄自鍾祖康原著"中国,你憑甚麼?") ★版權為著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