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列 »
首頁
新聞
聯繫
網站地圖
會員登入
|
立即註冊
會員登入
帳號 :
密碼 :
記住我?
忘記密碼?
立即註冊
:
:
:
:
來自
:
職業
:
興趣
:
資訊
:
發表數
:
☆ 藤農線上書籍 ☆
主選單
首頁
☆ 網站計數器 ☆
☆ 藤農雲下載 ☆
☆ 藤農討論區 ☆
☆ 藤農網資訊 ☆
☆ 藤農線上書籍 ☆
☆ 藤農影音播放 ☆
☆ 藤農電子相簿 ☆
☆ 藤農星座 ☆
☆ 藤農問與答 ☆
☆ 友台連結 ☆
☆ 即時留言簿 ☆
☆ 私人簡訊 ☆
☆ 用戶管理 ☆
會員登入
帳號:
密碼:
安全模式登入
忘記密碼?
現在註冊!
計數器
今天:
昨天:
本週:
本月:
總計:
平均:
線上使用者
21
人線上 (
12
人在瀏覽
☆ 藤農線上書籍 ☆
)
會員: 0
訪客: 21
更多…
書籍列表
來生不做中國人
(7981)
中國無法偉大的五十個理由
(3608)
中国,你憑甚麼?
(3159)
尋秦記
(3033)
中國比小說更離奇
(3023)
杜月笙出身
(2365)
危險人物系列
(2309)
七劍下天山
(2290)
【解 體 黨 文 化】
(2235)
欠債人天書
(1483)
俠 客 行
(1452)
荊楚爭雄記
(1433)
連 城 訣
(1413)
老闆及管理人要訣: 情緒智商《EQ》
(1337)
十月圍城
(1170)
破碎虛空
(1052)
月 魔
(979)
【九 評 共 產 黨】
(794)
網站佈景
default
suico
xbootstrap
xswatch
zetagenesis
(共
5
個樣板佈景)
1-25 互聯網 的「奴隸提醒」功能
前 言
自 序
1. 中國篇
1-1 中國人浪費了黑死病
1-2 海參崴是不是中國的神聖領土?
1-3 我為甚麼討厭朱熹
1-4 毛澤東翻譯員確認毛曾感謝日本侵華
1-5 「太難實踐」的思想不是好東西
1-6 民主並非幸福的充份條件
1-7 「特供」制度確保中國領導無懼偽劣國貨
1-8 忘恩負義的民族
1-9 中國親子關係病態痴纏
1-10 白居易的敗筆
1-11 新中國對外傾銷鴉片回眸
1-12 《來生不做中國人》韓文版
1-13 何以外國監獄迥異中華
1-14 誰比中國奴隸更懂事
1-15 中國國籍不是造福中國的保證
1-16 中國廚師自曝黑心菜式
1-17 中國人非要嚴刑峻法不可嗎?
1-18 為甚麼中國人沒有善用羊毛?
1-19 從來沒有被溫暖過
1-20 為甚麼中國人極重天資
1-21 高智商並不足夠
1-22 中國人沉醉於表面和諧
1-23 中國製造的文化病人
1-24 中國人「不像活在人間」另一證據
1-25 互聯網 的「奴隸提醒」功能
1-26 中式讀書法受挑戰
1-27 誰是最適合中國人的殖民主子
1-28 中國車被指翻版也翻錯
1-29 有中國人渴望坐牢
1-30 中國人精於發揮制度的壞處
1-31 中國可少保留帝制嗎?
1-32 慢性癱瘓比崩潰可怖
1-33 中國人的「受難」標準訂得較高
1-34 「發誓當食生菜」增添皮肉之苦
1-35 中國欺詐循環鏈是這樣運作的
1-36 另一件不可不外揚的「家醜」
1-37 「轉眼間一盆人肉搶得精光」
1-38 洋人對中國人吃人肉少見多怪
1-39 來生不做中國牛
1-40 中國有毒水龍頭謀財害命
1-41 為甚麼中國人要出國才能成功
1-42 中國式「干預別國內政」
1-43 有外賓可以看到中國的真貌嗎?
1-44 日本侵華最大受益者有權討日嗎?
1-45 加倍警惕中國人的話
1-46 善待中國者反而不得好死
1-47 給來華傳教土的忠告
1-48 中國社會假中庸真極端
1-49 假如毛蠟像的頭被扯斷
1-50 為甚麼中國人自願挖眼
1-50-1 太不擇手段活下來未必好
1-50-2 「鳥巢」以馬桶為造型可歌可泣
1-50-3 錢學森協助毛澤東餓死幾千萬中國人
1-50-4 為甚麼洋人難以理解中國人
1-50-5 「洋人也愛中國文化論」的大盲點
1-50-6 中國真的那樣窮嗎?
1-50-7 政治專制卻食事放任
2. 香港篇
2-1 「學友社」的真面目
2-2 為甚麼薪酬越高表現越差
2-3 逐臭境界博大精深
2-4 我去了香港一趟
2-5 香港籠民馳名中外
2-6 曾蔭權比晉惠帝更卑劣
2-7 失敗文化底下的失敗父母
2-8 自發大幅減薪有助大解和
2-9 真的是華洋有別嗎?
2-10 中國收回香港是 「不可能的任務」
2-11 為甚麼香港人連游泳也此挪威人差
2-12 香港最高領導官銜原來出自瘋子之手
2-13 陳藹慈見證了中國文化之失政
3. 挪威篇
3-1 連罰款也是富人多付
3-2 挪威暴君在中國算是老幾
3-3 為甚麼挪威母親可以不用奶粉
3-4 敬答中國母親的兩個疑問
3-5 何以挪威沒有走上 「香港之路」?
3-6 挪威人怎樣由大賊做起紳土來
3-7 為甚麼挪威奴隸最快樂
3-8 威挪國安部找上門
3-9 假如北歐的滿天神佛拖到今天
3-10 假如沒有住家傭工
3-11 對木屋的絕望被顛覆過來
3-12 小鳥教人以謙卑
3-13 拒絕「背脊向天皆可吃」
3-14 挪威蘋果成熟時
1-27 誰是最適合中國人的殖民主子
中国,你憑甚麼? ========
我還沒有遇到一個比我對資訊更瘋狂的人。要是我發現有任何一個網站我被禁止訪問的,或任何一本書我被禁止看的,我不但會氣死,對自己的奴隸身份悲哀垂淚不已,而且一定要翻牆找來看,一有機會,必對任何有助推翻此暴政的事業推波助瀾。互聯網天天風起雲湧,讓我點算一下我目前可使用的主要電子藏書: (1)Goode Book Searh 200萬本(全文)550萬本(有限度預覽) (2)[www.archive.org](http://www.archive.org) 約100萬本(全文) (3)[www.gale.cengage.com/DigitalCollections/products/ecco/](http://www.gale.cengage.com/DigitalCollections/products/ecco/) 15萬本(全文) (4)[www.lib.umi.com/eebo](http://www.lib.umi.com/eebo) 12萬本(全文) (5)[www.questia.com](http://www.questia.com) 7萬本(全文) (6)[www.netlibrary.com](http://www.netlibrary.com) 10萬本(全文) (7)[www.ebrary.com](http://www.ebrary.com) 4萬本(全文) (8)
2500本(全文) (9)[www.amazon.com](http://www.amazon.com) 70萬本(有限度預覽) 以上的電子藏書加起來,全文的約有360萬本,減除了其中可能重複的,估計有260萬本。有限度預覽的約有570萬本,減除了其中可能重複的,估計起碼500萬本。 以上的只是英文電子藏書部份,中文電子藏書還沒有時間統計,印象中是比英語的少。這些電子藏書對我的寫作非常重要。由於我對許多事物(尤其是中國的)的看法與絕大部份中國人的看法有嚴重衝突,為了論證一個在他們看來極荒謬但我卻深信不疑的說法,我往往需要把我過去近30年讀過的,或聽人講過的書的有關內容搬出來,但單憑記憶是沒有可能記得原文的,通常我只會記得作者、書名或若干關鍵詞,我就憑這些依稀記憶中的資料加上鍛鍊多年的搜尋技巧,把所需的原書中的有關段落尋出,作為引文。這些從茫茫書海中尋找失落章句的行動,成功率極高,通常達95%。我的《來生不做中國人》和《中國比小說更離奇》,以及我這近10年的文章,就是在這大量電子藏書的協助下寫成的。現在我隨身的只有幾百本書,而且不能作全文搜尋,以我「唯陳言之務去」和盡量「言必有據」的寫作習慣,絕不夠用。 不過,若在中國大陸使用上述電子書庫,往往不可以搜尋敏感字眼,如Falun Gong、Tiananmen Massacre、Dalai Lama等等一大堆,一搜尋就不准再登入使用,所以,這些電子書庫若在中國大陸地方使用,會效用大減。要是使用中國本地製造的中文電子書庫,則搜索禁用詞更多,除了大部份與自由民主人權有關的字眼之外,所有可能令中國政府尷尬的字眼,或中國政府怕有人做「人肉搜索」的字眼,都隨時列為禁用搜尋詞,如趙紫陽、李志綏、私人醫生回憶錄、延安日記、宋祖英等等,以及現任的中港澳領導人名字也可能在被禁搜索之列。 但從挪威、就如從外蒙古或台灣這些前中國殖民地那樣,我們都能充份自由的使用這些中英文電子書庫服務。所以,在這個互聯網年代下,最重要的是見解和意念,而不是死記書本原文,書本原文按一下鍵盤就有了。互聯網帶來的方便,進一步挑戰中國人傳統的死記背誦強調所謂倒背如流,重背誦輕分析的讀書方法。過百萬本書一次過的全文搜尋,令許多傳統的讀書和治學方法變得落伍。十年前或更久以前,要寫一篇需引用大量資料的文章,不知要花上多少時間四處搜羅有關讀物,寫作時也要把所有讀物鋪滿書桌,極不方便。要是寫作人居無定所,更不可能帶着最基本的幾千本書到處跑。 這種網上閱讀和搜尋的方法,對於我這類非小說寫作的人尤為重要,但據我觀察,雖然網上書庫的技術已相當成熟,我說的這幾百本電子書,當中大部份也是普通人可以接觸得到的,但一般寫作人似乎未能善用,在他們的文字中,我看不到其內容跟十年前沒有互聯網時的跑圖書館年代有甚麼明顯分別,令人失望。 我經測試發現,由於各國版權法不同,而美國的版權有效期相對較短,Google Book Search上面的200萬本全文電子書,在美國以外的大部份甚至所有地區,只能看到當中的 40-50 萬本。這種出於尊重各國版權法差異而導致的網上資訊阻隔,長遠下去,令即使資訊自由的國家所能存取的電子資訊也大有差別。
(本文摘錄自鍾祖康原著"中国,你憑甚麼?") ★版權為著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