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第三十五章 漢語的限制
中共將曾經受盡他們羞辱的孔子思想「重新包裝」,復興孔學,為黨服務,讓人不禁有「文化大革命」又借屍還魂的感覺。現今國外多地也禁絕中共統戰宣傳工具--孔子學院了。
控制語言就等於控制思想和觀念,最終目的就是控制自由。中國政府嚴密監控語言的使用方式,因此領導人的談話不是直接了當切入重點,就是兜來兜去留下很多詮釋空間,或者也可能說了等於沒說,就像所有政府發言一樣。
政府也許會監控語言政治的意義和使用,但外文的強大影響力導致中文〈一般稱「普通話」〉產生許多「漏洞」。世界上很多語言都面臨英語入侵的問題。美國流行文化的出現,是促使英語以自由社會用語之姿態,站上國際舞台的原動力之一。
有些人認為這是件好事,例如時事評論家薛涌。他認為使用英語可以豐富中文、增加中文的創造力,應該把在中文裡加入外來語「看作吸收新知的必要語言策略」。 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副所長董琨表示,吸收外文字創造了一股趨勢,這種趨勢會激發並開展中文演化的新方向,國人也會更容易接受獨特的英文字彙。
但這類意見只佔少數。今日中國真正的掌權者--政府,堅決反對這種自由彈性的語言創新發展。前教育部長劉冰說,「放任混亂不管,會嚴重破壞國家母語的健全發展。」他還說中文報章雜誌「濫用」CD 或 DVD 等英文縮寫,「令人擔憂」,而且違反了《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此法規定,漢語出版品中需要使用外文字或外文縮寫的,應當加上中文注釋。實際上,報紙和流行雜誌最後都刪除外文字或外文縮寫,只留下漢字。
劉還表示,「漢字的造字功能其實很強大,能把任何英文字或縮寫轉成精準的中文翻譯。」理論上也許沒錯,但這麼一來英文字都化為面目模糊的音節。一般的無生命事物可能不會覺得被冒犯,但其他文化的城市名、國家名和人名卻失去了自己的特色和獨特性,不受帝國主義式的拼音系統尊重。
於是,Karl Lacroix〈法語發音〉變成「卡爾.拉克魯瓦」、David Marriott〈英語發音〉變成「大衛.馬里奧特」。如果你說出 David Beckham 這個名字,很多中國人都不知道你在說誰,要說「大衛.貝克漢姆」大家才聽得懂。如果你想提起 Arnold Schwarzenegger〈德語發音〉這個人,你就得說「阿諾德.施瓦辛格」。結果就是,大部分中國人發現自己跟非中文人士能談的不多,連英語能力強的人也不例外,因為在中國政府的限制下,他們對他國語言的了解很有限。
劉冰當時是人大常委會委員,也是人大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委員,職責就是對人民強力灌輸他對語言的刻板解釋。但還有些人的想法更偏激。上海極具聲望的復 旦大學,有位胡守鈞教授稱濫用英文字嚴重威脅漢語的純潔性。胡教授也認為中文夾雜英文已經破壞了漢語的內在和諧。也許是為了回應這類學院意見,中國的廣電 總局發佈了限制主播在中文節目中使用英文的規定,有效消滅世界各地語言的原本發音--當然了,中文除外。
中文是種古老的語言,有些評論家幾乎把它視為一種古董。為《中國日報》撰稿的王述達〈音譯〉說,「學中文一定要有基本的背景知識。」任何語言應該都是。但 他指的「基本背景知識」是什麼?「你知道「五行」嗎,就是五種重要的元素:金木水火土,它們之間的關係你知道嗎?」王問,意味著掌握中國人對這五個元素的 了解,等同於掌握了中文這種語言。「你知道中國古詩嗎,例如唐詩?你會背幾首唐詩?」他在文章中間,好像是說應該尊重現代語言的根源。照他的說法,學英語 不能不先了解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
語言學家指出,中文每年都會增加一千個新詞〈外來字〉。事實上,逾二成全球人口使用的漢語,在很多方面已經走到末路。漢語沒有新字產生,而且新詞一定要結合原有的漢字才能產生,這是象形文字〈一個音節就是一個字〉的一個問題。
中文也從來沒有達到跟英文相同的影響力。過去,很多日文字都源於中國,但日本書寫文字後來走上了自己的道路,跟漢文字分道揚鑣。韓國文字也是。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語言學副教授波瑟〈Bill Poser〉指出,「一四四六年以前,很少人會寫韓文。韓國使用的書寫文字是繁體中文。因為使用的是外國語,再加上記取數千個漢字也很花功夫,所以只有少 數菁英識字,主要是貴族男性。百姓大多都不識字。」「少數需要書寫的情況,寫的也是漢字,一半取其音,一半取其義。這種複雜的文字系統很難普及。」他解釋。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韓國人在一四四六年創造了新語言:韓語。波瑟在文中說,「韓語是第一個方便韓國人民讀寫母語的書寫系統。」,中國專家比斯特菲爾 〈Jacob Von Bisterfield〉也提到韓國的例子,並強調中文的書寫文字「複雜、花時間、不好學,而且不夠靈活,因為只能用一個字代表聲音。」
很難估計中文字究竟有多少個,因為很多字都在漫長歷史中漸漸脫離日常生活。不過根據哈佛大學東亞語二言及文化的研究,某一當代中文權威字典大約收錄五萬六千字,但中國的國高中生學習的中文字約三千五百個。現在的中國學生花很長時間在教室不斷練習漢字。寫得好的人也許可以接著學書法--中國人將之視為一種藝術。
新字要加入漢字語彙並不容易。漢語因應國際脈動的能力有限,主要是因為漢語拼音系統較小--放在字首的聲母有二十一個,放在字尾的韻母有三十五個。 於是乎,漢語奮力在語音和語意之間取得平衡,取代原來的外國商名品。例如,「可口可樂」盡可能譯出了 CocaCola 的音,意義上則代表「好喝又能帶來歡樂」;家具零售商 IKEA 則譯成「宜家」,意指「舒適的家」。這些商品名都是新詞。 CocaCola 這個名字是從兩種製造原料來的--古柯鹼〈Cocaine和可樂果〈Kola〉。不久,古柯鹼這種成分被拿掉,但名字留了下來。IKEA 則結合了瑞典創辦人〈Igvvar Kamprad〉、他從小長大的農場〈Elmtaryd〉和農場座落的村子〈Agunnard〉這幾個字的第一個字母。,其他國際品牌也同樣改頭換面。例 如冰淇淋廠牌 Haagen-Dazs中文譯作「哈根達斯」,雖然是美國品牌,但當初取這個名字是想「傳達一種舊世界〈即歐洲〉傳統和工藝發出的光暈」。
問題來了,當譯者想查詢外國商標的意義時,往往會發現它根本沒有意義,只能硬著頭皮把這些沒有意義的音節譯成中文。其他外國語譯成中文也有同樣的問題。雖 然中文的缺陷清楚可見,但我們訪問的人多半認為中文成為國際語言是「理所當然」的事。媒體提出一個調查數據:將近八成受訪者認為該是「捍衛」中文的時候了。
政府堅持維護中文的純潔性,再加上中文吸收新字的能力原本就差,那麼未來幾十年中文要如何應付國際變遷?它有能力回應日新月異的科學和科技嗎?據《青年日報》指出,從科學表現來看,中文已經落在後頭,成了科學研討會上的「觀眾」。
中國媒體報導,「不少中國教授以英文發表演說。二零零六年在北京舉辦的國際弦理論研討會就沒有使用中文。」《青年日報》也指出,該領域的研究由英美研究人員打頭陣,所以無可避免會使用英語,而且學院人士也覺得「不重視英文很難達到學術顛峰。」
網際網路也試探了中國政府面對新溝通工具的態度。網路取代電視節目,成為語言革變的媒介。這種媒介具有互動性,因此特別吸引年輕人。在電腦上輸入漢字相當費力,很多使用者便自創新法。事實上,利用羅馬拼音系統輸入的文字比較方便。
現在很多使用即時通訊的人〈網路或手機都算〉都自創新詞,例如PLMM代表漂亮美眉,或者舊詞新用,例如「恐龍」指醜男或醜女。西安市西北大學的副教授林 允富十分開明地說,這類新詞充分反映了年輕人的創造力和個性。林教授認為大眾頗能接受網路語言,而且「因為使用範圍有限,所以網路語言對中文的負面影響不大。」
但前教育部長劉冰並不同意。他說,「有些語言學家對混亂失序的網路語言抱持的態度不正確,竟然呼籲大家接納這種不標準的用語,不去干涉。只要是有責任的語言學家都應該批評並幫助矯正這種語言亂象。」中國政府口中的漢語並不是一種民主的語言。
北京也發現有些父母發揮巧思為孩子取了獨特的名字,希望孩子與眾不同,但這卻對政府電腦系統的統一作業造成困擾。中國政府正在建立一個名字資料庫,列入官 方認可的漢字,規定父母從這些字當中為孩子取名。因為電腦常常無法辨識少見的漢字。二零零四年中國重新發放身分證,有四萬名北京人因為名字太複雜而無法申請,因為標準化的政府電腦讀不出他們姓名中的漢字。
儘管中文書寫文字既複雜又有先天的限制,卻仍然隨著經濟發展的步伐快速往外擴張。政治高層的動作反映了這股趨勢。人大代表胡有清說,「在海外華人中推廣漢 語的運用已經不單純是文化事務,這將有助增強中國國力,而且這應該被視為發展我國「軟實力」的一種手段。」中國政府最近在世界各地成立「孔子學院」,以世界聞名的中國思想家命名,目的就是將漢語及漢文化推廣到全世界。
不久前,中共才將孔子思想打入冷宮。孔子被視為封建中國的象徵,在中國現代史上成了過街老鼠。文化大革命期間更演變成明目張膽的破壞行動,稱作「反孔運 動」。根據亞洲研究協會的解釋,這次運動「目的是藉由焚書和批判流傳已久根深蒂固的孔教思想,抹除孔子思想對中國社會的所有影響。無數佛教和道教典籍和寺院都燒成了灰,許多古籍和古建築也是。」
然而,中共現在卻重新擁抱這位思想家。這是因為孔子思想強調「尊重權威」,以及遵守人在社會中的本分。孔子思想也強調中共目前的口號:和諧。中共領導人擔心人民對其政治哲學日漸疲乏,只希望能找到一套替代的規範,幫助他們穩住政權--這次要有別於共產主義,而且最好源於本土。
中國國際戰略基金會研究員秦曉鷹指出,「中國政府決定大力推動「孔子學院」的建設。」二零零四年底全球只有六家孔子學院,目前則已超過一百五十家,而且中 國計畫到二零-零年要達到五百家。教育部預測到時候全世界學習中文的人口將從二零零六年的四千萬人,增加到一億人。
秦表示,「對外漢語教學的不斷強化和有利推廣,勢必帶來中國文化在世界的傳播,這也是應有之意。正是因為有了這樣明確的目的,所以建設「孔子學院」也有了明確的性質定位,即『在全世界推廣漢語』。」另外,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組長孔琳也說,「這麼作是為了因應漢語學習需求快速增加,越來越多人體認到中國在世界扮演的重要角色。」孔子學院就是該小組協助成立的。
北京聲稱孔子學院是傳播漢語和漢文化的管道,但這些由國家贊助的學院,日後很可能變成宣傳中共其他政治政策的中心。孔琳表示,「孔子學院越來越多,將有助於將中國語言和文化推廣到全世界。」胡有情所說的「軟實力」快速擴張,暗示了中國的公關新攻略。
中國政府在國內所有私人企業幾乎都設黨支部。這些快速增加的學院,不可能沒有監控意圖。中共將曾經受盡羞辱的孔子思想「重新包裝」,復興孔學,為黨服務,讓人不禁有「文化大革命」又借屍還魂的感覺。
《原文摘錄:中國無法偉大的五十個理由〈第三十五章〉》 撰文.David Marriott & Karl Lacroix(2015-09-25再修訂)
- Facebook
- Google+
Pinte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