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lSJBlFWwYZSJX5HgaqtyNQ
☆ 藤農線上書籍 ☆

1-2 生活艱苦

         當太太稍為可以走動,起床工作的時候,杜文卿便匆忙地趕回楊樹浦的米舖工作,連兒子的滿月,也等不及了。家裹添了一名孩子,生活上的開支更大,對於杜文卿來說,真是百上加斤。今後的生活,真是不知如何是好?
    杜月笙的媽媽朱太夫人,也是一個相當勤儉的人。因為當時上海的經濟條件差,為了增加收入,朱太夫人生孩子前也在家附近做幫佣,有時又為別人洗補衣服。孩子出世後,她分身乏術,少了一份收入,對於日後的生活來說,也不知如何是好。不過,中國人是樂觀的,正是「既來之,則安之。」家裏添了一名孩子,生活艱苦一點也是值得的。
         當時的上海,正處於經濟轉形的時候。
         英國人輸入的鴉片煙,造成民不聊生,這種稱為黑土的福壽膏,將農民節儉多年的積蓄也吸光了。整個中國,面臨嚴重的經濟問題。
         太平天國亂事發生在一八五一至一八六四年間,這場席捲了大半個中國的農民運動雖然被平定,但卻造成了極嚴重的經濟破壞,農物的經濟,大受打擊。戰爭的結果,令到各地的水利工程受到破壞,天災人禍更連年發生。中原地帶的經濟命脈是養蠶,但一場戰爭,將大量的桑樹燒光,養蠶抽絲也成了問題。長江下游一帶的婦女,都以養蠶作為家庭副業,以增加收入。這個養蠶抽絲業,其實是經濟的大支柱。西洋人千里而來,都是買茶買絲。現在桑樹受破壞,農民想多做點工作幫補家計也不可以,生活難免大受打擊。
         一向以來,經濟出現了問題,便只好加租加稅。但在清康熙時代(一七一二年),已經頒下了一條「永不加賦」的指令,歷代皇帝也遵從祖訓。國庫出了問題,只好另想辦法。
         咸豐三年(一八五三),太平天國建都南京,清政府餉源枯竭,太常寺卿雷以誠始於江北創設「釐金」,在水陸要隘設卡徵商貨物稅,大致照物值抽若干釐。後來晏端書推行於廣東,本為籌措軍餉的臨時措施,以利源所在,遍布全國,遂成為清政府的正項收入。
         好像當年在上海初設立的關稅監督,最初滿清政府以為這種海關稅收太少了,沒有派專員打理,只好委託英國人代辦,後來發覺海外貿易龐大,才後悔將海關權送了給外國人。滿清官員眼光狹窄,看不到經濟發展大勢,被外國商人愚弄,也怪不得別人。但腐敗的官員錯誤的政策,卻要百姓承擔後果,人民難免不服,爭相尋求一種控制自己命運的要求。
         整個中國經濟已經出現了轉化,上海是全國經濟的寒暑表,農民已經不能靠耕田過活,杜文卿放棄了在鄉下耕田而出外經商,是有原因的。試看看下列的數字,可以知道整個中國經濟的轉向。所謂「春江水暖鴨先知」,上海人的觸角畢竟快一些。

         中央政府稅收,以百萬兩銀計算。
  地稅收入 鹽稅 舊式關稅 新關稅 釐金 賣官爵 總數
 (英國人代收)
一八五零年之前 三十 五至六    零 四十
一八九零年之前 三十二 十三 二十二 十五 八十八
一九零零年左右 三十三 十三 三十五 十四 一零三
         從表中可見,五六十年內,地稅收入沒有多大轉變。但農民的生活卻降了不少,因為土地的收入固定,人口卻增加了很多,單是上海一地,在一八五二年之前,只有五十四萬的人口,但到了一八九零年時,人口已經激增到八十二萬五千之多,可見農民的生活,相當不容易。
         政府窮的時候,多是採用賣官爵籌款項,滿清在後期時,這門收入增加了很多,但後來卻減少,原因是人民的財富已被榨乾了。另一方面是商業發達,要出人頭地,可以透過做生意,有了錢的時侯,也可以有權。商業社會的機會,為有才幹的人提供了途徑。
         改變得最快的是海關的收入,變成了各項稅收的主流。滿清政府只好睜眼看着「肥水流向別人田」。滿清官員的喪權辱國,以失去了關稅為開始。這說明了整個經濟出現了轉變,如果仍然死守故鄉三兩畝瘦田,根本沒法活下去。杜文卿之所以拋下妻兒出外謀生,是有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