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lSJBlFWwYZSJX5HgaqtyNQ
☆ 藤農線上書籍 ☆

3-2 祖母支持

         中國人很明白人生只有兩種選擇,先甜後苦,還是先苦後甜?人生的甜苦,大致上是半斤八兩,年輕時候太過安逸的人,年老的時候便要小心了,因為幸運之神,不是永遠長伴在身旁的。精明的父母,雖然為兒女提供足夠的衣食照顧,但父母對於子女的衣食之外的要求,一定要嚴格。譬如孩子要求一些奢侈品好像買一架單車之類,父母不應隨便贈送,精明的父母要子 女明白,甚麼東西都要用代價換回來的。要單車,有條件,可以成績考第一,或可以協助做家務,賺錢蓄錢。
         父母對子女要提供衣食,這是基本責任,但其他非生活必需品呢?就要付出努力去換回來。當孩子養成「換取」的哲學之後,他們便明白人生要努力、要爭取、要奮鬥。踏出社會便容易適應了。
         上天沒有給杜月笙甚麼東西,但自小,他已經明白,任何東西是可以憑勞力換回來的。這是成功的基本心態,作為精明的父母,一定要令子女明白這種哲學。否則,驕生慣養的孩子,便要吃「先甜後苦」的苦果了。一雙「好」的父母,卻「害」了子女,於心何忍呢?
    杜月笙遭舅父朱傳聲抽打,又被姑丈萬春發責罵,禁止他離鄉別井出外闖世界,但他的外祖母卻靜靜支持他,為甚麼在親戚之中,居然有兩種截然不同的心態,一個反對,另一個卻支持呢?
         杜月笙離鄉別井的意圖,是一個新生希望的萌芽,大家都明白,呆在鄉間守着兩畝瘦田,是沒有希望的。杜月笙是初生之犢,有膽量去謀求改變,他的外祖母已經年邁,要變也沒有能力,但她內心是渴望杜月笙有所轉變的,因此便支持他到上海去闖一闖。
         唯獨是舅父和姑丈,已經過了大半世人,仍然是蝸居在鄉間。他們不肯改變現狀,也沒有膽量去改變現象,唯一的辦法是死守下去,他們明知鄉下沒有前途,仍然死守下去,不肯面對挑戰,又不肯面對現實,好像駝鳥一般,將頭躲在沙堆下,自欺欺人地活下去。
         杜月笙提出離鄉別井這個建議,剛巧好像一面鏡子般照醒了朱傳聲和萬春發的人生,反映了他們的無能為力以及內心的軟弱,更刺中了他們逃避現實的心態。於是乎,這舅父和姑丈便借題發揮,狠狠地將杜月笙抽打一頓,一方面是因多年來杜月笙在鄉間的無良行為,另方面是將自己的軟弱思想,強行發洩在一個弱者的身上。這個情形,好比一位「大丈夫」,在工作時吃了悶氣,但卻沒有本事在工作上做出成績,更不敢在上司同事之間發脾氣,唯一辦法是啞忍,回家時才大大地發作,例如大力撞門,將不順眼的貓狗踢來踢去,又或者虐待自己的家人,目的是將自己的怨氣發洩在比自己更弱的人身上。
         杜月笙提出離鄉別井的建議,是一個衝破平凡的炸彈,令朱傳聲和萬春發冷不防地接過正着。當我們有石破天驚的建議時,我們身邊的人,往往是不能接受的。比方說,大家一同在一間公司內工作,同事之間也和睦共存。如果突然間某甲犯了事,被公司炒了魷魚,同事便會慰問某甲,同情他的處境。我們有同情心,原因是甲的地位降低了,甲跌倒時便自然地令其他人有點高高在上的感覺。同事之間同情甲君,因為同事有機會發揮自己高高在上的優越性,我們是樂於安慰失敗者的。
         但相反的情形是,甲君不是被炒魷魚,而是滿腦子計劃,自己要自立門戶,在公司之外另設一間公司,當然是變成了公司的競爭者。那麼,同事便和甲君劃清界線,減少來往,以避嫌疑,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同事之間產生了自卑感。甲君能夠脫離公司自立門戶,是一種新生力量,這是向上爬的鬥志。這種鬥志,將其他同事比下來了,令其他同事感到自卑。自卑的人,當然怕見一些充滿鬥志向上的人。
         杜月笙和舅父姑丈之間的心理矛盾,正是這樣。杜月笙離鄉別井,正指出了舅父們依然故我,不敢變的心態。於是乎,他們的軟弱內心,便發洩在杜月笙的身上。
         至於外祖母呢?她是明白男兒志在四方這個觀念的,因此之故,她大力支持這名外孫。外祖母的心態,和兒子朱傳聲的心態,是完全相反的。朱傳聲這種軟弱怕出門奮鬥改變現象的內心世界,當然時常遭受母親的困擾,他們母子倆的鬥爭,剛好借杜月笙出門一事反映了出來。
         一般軟弱的人,碰到別人反對時,便會退縮的。舅父朱傳聲這般將杜月笙出外謀生的念頭壓下去。對於軟弱的人來說,當然可以壓得不敢再作他想。但杜月笙是一個極之倔強的人,自小以來,他都是獨立慣的。舅父一向沒有幫助他,他仍然可以生存,現在舅父給意見,是不是值得考慮呢?這是令到杜月笙不願意接受舅父意見的原因。何況這位舅父更是惡言相向,只知道隨便抽打,沒有半點意思去同情杜月笙和了解杜月笙,他們兩人,根本沒有溝通的機會,信息又如何可以傳達呢?
         另一個原因相信是志向的問題。杜月笙比較有大志,他的爸爸杜文卿,也是習慣出外闖的。離鄉別井對於杜月笙來說,不是甚麼新奇的事。而舅父呢?捱了大半世, 依然故我。如果他的思想行為是正確的話,他的生活和事業,不會沒有成就的。根據成就來說,舅父既然沒有甚麼成績,聽他的意見,豈非也是黑路一條。
         要成功,當然向成功人士學習。怎樣可以向失敗人士來請教成功的道理呢?杜月笙明知舅父沒有成就,和他對着幹,相信會有點成就。於是乎,他便只好和舅父對着幹,舅父不准自己到上海去闖,他偏偏不信邪,一定要出外闖闖,這種鬥志和反叛精神,造成了杜月笙他日的成就。事實上,每個出外闖的人,回鄉的時候,都是大包小包的抬回來,令鄉里親戚大為羨慕。杜月笙的成功標準,便是要鄉親們注意。賭錢可以吸引人注意,但衣錦榮歸才是真正的英雄。因此,他很崇拜出門往外闖的鄉親。外祖母年紀大了,沒有能力,便將希望放在杜月笙身上。而杜月笙呢?在故鄉沒有光彩,老是受人排斥歧視,唯一的希望是離開這個鬼地方。
         只有那些肯改變,肯脫離安樂窩,打破習慣,轉變環境的人,才會有突破。依然故我的人,例如耕田的農夫,工作一年有一年的經驗,但工作三十年呢?卻沒有三十年經驗,農夫的經驗,只是將第一年的工作重複三十次。但做生意的人呢?工作三十年,便是將一件工作乘上三十次。往上海闖,是鍛鍊自己的一個好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