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列 »
首頁
新聞
聯繫
網站地圖
會員登入
|
立即註冊
會員登入
帳號 :
密碼 :
記住我?
忘記密碼?
立即註冊
:
:
:
:
來自
:
職業
:
興趣
:
資訊
:
發表數
:
☆ 藤農線上書籍 ☆
主選單
首頁
☆ 網站計數器 ☆
☆ 藤農雲下載 ☆
☆ 藤農討論區 ☆
☆ 藤農網資訊 ☆
☆ 藤農線上書籍 ☆
☆ 藤農影音播放 ☆
☆ 藤農電子相簿 ☆
☆ 藤農星座 ☆
☆ 藤農問與答 ☆
☆ 友台連結 ☆
☆ 即時留言簿 ☆
☆ 私人簡訊 ☆
☆ 用戶管理 ☆
會員登入
帳號:
密碼:
安全模式登入
忘記密碼?
現在註冊!
計數器
今天:
昨天:
本週:
本月:
總計:
平均:
線上使用者
4
人線上 (
2
人在瀏覽
☆ 藤農線上書籍 ☆
)
會員: 0
訪客: 4
更多…
書籍列表
來生不做中國人
(8209)
中國無法偉大的五十個理由
(3734)
中国,你憑甚麼?
(3307)
尋秦記
(3200)
中國比小說更離奇
(3138)
杜月笙出身
(2421)
危險人物系列
(2389)
七劍下天山
(2386)
【解 體 黨 文 化】
(2288)
欠債人天書
(1537)
俠 客 行
(1500)
荊楚爭雄記
(1477)
連 城 訣
(1462)
老闆及管理人要訣: 情緒智商《EQ》
(1389)
十月圍城
(1224)
破碎虛空
(1105)
月 魔
(1030)
【九 評 共 產 黨】
(821)
網站佈景
default
suico
xbootstrap
xswatch
zetagenesis
(共
5
個樣板佈景)
12. 第十二章 誰來打破規則?
1. 第一章 打壓少數民族
2. 第二章 五個危險族群
3. 第三章 漠視兒童安全
4. 第四章 升學主義
5. 第五章 中國沒有柯林頓
6. 第六章 淨化新聞、封鎖消息
7. 第七章 仿冒王國
8. 第八章 無神論
9. 第九章 世界最大盒的玩具兵
10. 第十章 神話和謊言建立而成的國家
11. 第十一章 一元之差
12. 第十二章 誰來打破規則?
13. 第十三章 破壞文化遺產
14. 第十四章 玻璃小孩
15. 第十五章 勞工的命值多少錢?
16. 第十六章 垃圾山
17. 第十七章 虛假的流行文化
18. 第十八章 謝罪之戰
19. 第十九章 磕頭外交
20. 第二十章 自殺在中國
21. 第二十一章 網路監控
22. 第二十二章 曾經是發明大國,如今.....
23. 第二十三章 人口高齡化
24. 第二十四章 「海龜」歸不歸?
25. 第二十五章 破壞自然環境
26. 第二十六章 民工血淚
27. 第二十七章 金牌執迷
28. 第二十八章 虐待動物
29. 第二十九章 藍領犯罪
30. 第三十章 文盲
31. 第三十一章 台灣,民主藥丸
32. 第三十二章 肥胖和健康問題
33. 第三十三章 前進的目標
34. 第三十四章 白領犯罪
35. 第三十五章 漢語的限制
36. 第三十六章 國界紛爭
37. 第三十七章 中國品牌
38. 第三十八章 什麼都「大」
39. 第三十九章 紅色犯罪
40. 第四十章 共產主義擁抱資本家
41. 第四十一章 瘟疫培養皿
42. 第四十二章 中國式傲慢
43. 第四十三章 重男輕女
44. 第四十四章 全民大賭場
45. 第四十五章 拿破崙主義
46. 第四十六章 新版「醜陋的美國人」
47. 第四十七章 各式各樣的小紕漏
48. 第四十八章 醫療黑洞
49. 第四十九章 歧視女性
50. 第五十章 聽!中國的自由之聲
14. 第十四章 玻璃小孩
中國無法偉大的五十個理由 =============
![](http://kinghungip.org/uploads/images/img5cc0a68e8d824.jpg)
共產黨猶如蝗蟲般啃食著中國固有文化遺產。
在外太空看不到萬里長城。第一個上太空的中國人楊利偉說他二零零三年十月繞行地球軌道時,看不到萬里長城。不過,如今連在地表上也越來越難看到萬里長城了。 英國人林賽〈William Lindesay〉從一九九七年開始研究長城,二零零七年展出長城照片,局部一一對照,呈現長城百年來的改變。舊日的長城照片跟今人看到的長城很不一樣。照片中的長城角樓和高塔羅列,通道安全堅固,城牆毅然屹立。但今日實際看到的長城卻一片破敗,通道殘缺朽壞,過去的壯觀美景如今大多成了碎石堆。 其中有張百年前照片呈現的是人稱「姊妹樓」的長城一隅。照片中兩座巨大的烽火臺砌在樹木點綴的山腰上,俯看著大河,看上去堅固又雄偉。那是力量、自信和榮 耀的展現,是中國人引以為榮的標誌。但林賽拍的照片呈現塔樓今日的景況,令人心驚。昔日的塔樓如今只見其中一樓殘留的基石,另一樓整個消失,徒留一片幻 影。兩張照片放在一起戲弄你的心智。一開始是震撼,接著覺得驚奇,等意識到「消失」是永遠的時候,悲傷就會浮現。 連河流也不見了,因為過度使用河水和疏於管理而乾涸殆盡,錯就錯在當局認為經濟發展應該先於史蹟保存。山腰上只見幾株零散的樹木,和一片光禿禿的山壁。 當地的八十二歲老居民呂文財告訴林賽,「姊妹樓都沒了,都破壞了。」呂說,起先是二戰期間被日本轟炸機破壞,不過真正嚴重的破壞在一九七零年代,解放軍搭 鐵路通到這裡的時候。他們拆了樓,拿石塊去建臨時藏身處;士兵走後,當地人也把磚塊拿去利用。呂說的故事在長城沿途一再重演。數十年的疏忽和破壞,就這麼 毀了人類最偉大的建築成就之一。 中國常哭訴:『我們是外強干預的受害者』,很多時候外強確實對中國造成極大阻礙。然而,長城毀壞和乏人維護,卻都是「中國人自己的疏忽造成的」。感覺上「中國」和「文化」簡直是水火不容。 「長城在上個世紀所遭到的破壞實在慘不忍睹,」林賽對路透社表示,「到了一九九零年代我還會看見農民拿著鋤頭來拆樓,把磚塊放在籃子上扛下山,用來蓋豬圈、外屋和廁所。」,「長城目前最大的威脅是急速發展的觀光業,」林賽說。「八達嶺在世紀之交的照片中,是視野壯觀、最具代表性的一段長城,因為接近北京,可從北京進入,早在一九五零年代就成為觀光發展重點。然而這裡的改建卻俗不可耐,有高速公路直通,還出現了纜車、庸俗商品、卡拉 OK,「八達嶺化」使長城失去了宏偉氣勢。」 二零零四年中國媒體報導,「長六千三百五十公里的長城現在只剩三分之一,而且持續縮短中。」媒體舉了河北省的一個例子:「調查小組發現六百年歷史的紅峪口長城斷了十四公尺時大吃一驚。被搬離的城牆磚塊就堆在一旁和缺口兩旁,」而且兩邊延伸而去的斷裂牆面都塗上水泥。 一九九九年內蒙古某公司為了建路,拆了戰國時期〈西元前四七五~二二一年〉建成的一段長城。該公司被罰一萬美元。長城專家也是中國長城學會副會長董耀會表 示,「這種根本像笑話的小額罰款簡直是叫人民儘管拆。」董一九八四到八五年間徒步走完長城,可能是新中國建立以來的第一人。 也許正是因為處罰輕微,二零零六年才會有另一間內蒙公司開挖某段二千二百年歷史的長城,用挖出來的土填屯他們正在建造的工廠。內蒙古文物管理處處長張海斌 說,遭毀的部分有九十八公尺長、五.八公尺寬、三.四公尺高。『只是一堆土嘛,』某村長郝正軍〈音譯〉說。他帶領並幫忙工人搬土,明知道城牆受政府保護還 強辯。是啊,但這『一堆土』代表了中國文化的心臟,還有應該尊崇而不是破壞的數百年歷史成就,中國就好像「敗家子」一樣,把自己故有的歷史遺跡毀滅怠盡。 二零零七年,古蹟單位也宣佈將對陝西省和內蒙古邊界的煤礦公司展開調查。這些公司在明代建成的一段長城鑿洞讓卡車通過,這樣就不用付過路費。同年,媒體報 導甘肅省的長城可能因為沙塵暴侵蝕,二十年內就徹底消失。之所以有沙塵暴,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一九五零年代起環境持續遭到破壞。二十年來,西元前二百年即已 建成的四十公里長城已經消失。 中國在二零零二年〈《文物保護法修訂案》〉、二零零三年〈《長城保護條例》〉通過了許多保護長城的相關法案。但這些法規跟中國很多法規一樣,都定義不清也 無具體指出哪個部門負責什麼、由誰執法、懲罰方式以及如何監管?或他們更關切並貫注於他們的『網路長城』〈資訊封鎖〉;而有如巨龍般的長城一直代表龍的傳 人的中國人象徵,亦正正毀於中國人自己手裡。有這麼多解放軍可利用,萬里長城卻無人看管,實在令人納悶。 儘管嚴重破壞持續不斷,中國卻一直到二零零六年底才首度通過第一個真正可保護長城的法規。此法禁止人民在長城上塗鴉和騎機動車〈不可思議!〉,也禁止搬運 長城的泥土或磚塊、種樹、刻畫城牆或進行任何無法保護城牆的工事。上面明訂違法者可處一萬到五萬元罰款;違法公司可處五萬到五十萬元罰款,但沒提到重刑, 例如坐牢。 中國對長城的態度,清清楚楚呈現了「文化滅絕」的過程,即一國為了經濟發展而摧毀文化遺產的過程。 自毀文化在中國已有一段歷史。中國很多珍貴文物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毀」。這場毛澤東為了鞏固權力而引發的動亂,造成數千年的文化遺產大規模毀滅。其中大 多由人民操刀,他們全心響應毛澤東的號召,湮滅中國歷史。沒想到毛輕易就說服全國上下群起破壞珍貴無比的歷史文物,而且幾乎無人反對。 不過某部分中國歷史倒是得到許多關注,例如圓明園。此園歷經清朝六個皇帝陸續建成,一八六零年遭英法兩軍火燒並洗劫,當作給中國的「教訓」。此後它就一直是片廢墟。到了二零零四年某會議討論該不該重建圓明園,大家一致認為沒必要。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葉廷芳表示,「那片廢墟是西方所犯暴行最具體的證據,該像犯罪現場一樣保存下來。荒涼冷清的遺跡是對西方侵略行動的無聲控訴,也是進行 「愛國教育」的理想地點。」另一位評論者說,「維持原樣圓明園才能清楚呈現西方聯軍犯下的罪行。重建圓明園,說不定日子一久人民就會忘了這段沉痛的歷史。」 二零零八年,有人提出另一種方案。中國某公司想斥資二十八億美元,在浙江省複製一座圓明園。但圓明園管理處發言人宗天亮說,圓明園紀錄了一段歷史,而歷史 不可能重複。國際知名的建築專家阮儀三指出,「複製沒有必要,因為圓明園已被聯軍摧毀,目前的遺址就是那段歷史恥辱的證據。」受害者心態又來了! 不過常見的情況是,加害中國的不只是外強,還有中國人自己。其實有很多文物逃過了英法聯軍的洗劫,但數十年來也日漸消失,因為中國人一點一滴將園內物品 「搜刮殆盡」。另外,文化大革命間破壞得更徹底,群眾推倒八百公尺長的院牆,砍倒一千棵古樹,洗劫或摧毀了無數物品。結果有誰呼籲建立一座中國自毀文化的 紀念碑?沒有。因為對中國這個『受害者』來說,侵略者一定來自國界以外。 北京的傳統住宅胡同也快速消失。胡同是院落式的一樓灰磚建築,屋頂鋪磚,別有韻緻。一九八零年代北京有三千六百多條胡同,四百五十八條從明朝就有了。其中 四成在一九八零年代拆掉開路和蓋摩天樓。現在北京近七成古老胡同已經毀壞或殘缺,一成五徹底拆除,換上現代建築,其他的也嚴重受損。 中國媒體說,「很多人擔心北京失去了老京城的某種神髓。」雖然國內不是沒有保護文物的法規,但多半不受重視。也許中國人民是從毛澤東身上得到的靈感;當初就是毛澤東下令拆毀北京城牆,對「新中國」該怎麼看待文化遺產下了第一道指示。 北京某建築保存協會的成員胡兆年〈音譯〉對《基督教科學箴言報》表示,「確實有單位執法保護古蹟,但不是一直都這麼做。當局跟房地產商之間的關係很「微妙」。」 二零零七年二月,北京某區單位要求八十戶人家在五月前遷出東四八條胡同。這條胡同從明朝就有了。除了歷史悠久之外,中國的文化名人京劇大師梅蘭芳也曾住在 那裡。另外,當局也宣佈拆除廣和劇場〈梅十歲初次登台的地方〉,完全不尊重一代大師留下的歷史記憶。廣和劇場建於明朝,後來觀眾流失,年久失修,二零零零年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將它列為「不安全」建築。北京的城市規劃師馬德凱二零零七年說,老劇院會被「美國好萊塢那種現代而專業的場地取代,一年到頭都有表演,還有高檔精緻的節目。」 東四八條胡同雖然在北京二十五個受保護地區之列,還是為了興建商業大樓預定拆除。當局夷平一片院落,但居民發起抗議,只好延後拆除日期-----但不是取 消。一名區代表說重新開發案並未因此喊停,並表示「拆遷組會持續跟居民協商補償金額。」居民很失望拿到的補償金不到現今一間市區公寓價格的一半。 這裡我們看到中國政府官員和人民爭論的不是摧毀文化的問題,而是「錢」的問題。這種一致不尊重文化的態度正以可怕的速度抹去中國的歷史古蹟。很多胡同居民 迫不及待想搬出去,因為胡同裡空間狹窄,而且往往不太衛生。當局似乎沒錢為這些生活環境差的居民安排新居,或是整修胡同以保留中國的文化遺產,卻有數十億 元投入二零零八北京奧運周邊的宏大建設。 類似的情況在歐洲又如何?馬廄已被時代淘汰,但馬房住宅現在大受歡迎又昂貴,有些就是舊馬廄改建的。只要有正確的態度,翻新歷史建築並不難,又可幫助社區發展。 上海過去也到處可見傳統住宅:石庫門。這種石料跟磚塊結合的住宅,最大的特色就是門口的石頭門框。雖然是中西合璧的建築概念,但終究是中國獨有的混合樣 式。一九四九年「新中國」成立時,上海有三千條石庫門弄堂。上海同濟大學歷史建築研究員林維航說,到二零零四年石庫門弄堂已經有三分之二以上被拆,「照這種速度,不到十年這些僅剩的老巷弄就會消失。」 二零零六年,也在同濟大學任教的國際知名中國傳統建築專家阮儀三表示,上海這種大小的城市應該約有五萬筆受保護建築,但上海當局只宣佈了六百三十二筆。上 海當局確實公佈了全市列入保護的花園別墅、豪宅、公寓和住宅巷弄,但同樣沒有明訂違規懲罰辦法,這表示規定了也是白規定。 然而,光是口頭建議並無法保存文化,當然也無法保存中國大城的傳統建築。由於缺乏規劃和對建築遺產的重視,上海批准了四千多件高樓建設案,基本上能利用的土地都不放過。從空中看,感覺就像經濟之神在上海這城市撒滿了摩天大樓。 「上海新天地」這個耗資一億七千萬美元的再開發案,目的在阻止石庫門被千篇一律的辦公大樓取代,呈現的是二萬平方公尺大的餐飲和娛樂中心。過去這裡是住宅 區,住了很多上海人家,原居民遷離,多半搬到偏遠的郊區。裡頭仔細保護的建築確實展現了石庫門的風格,但居民大批遷離,原來的建築意涵也跟著遠去。取代原 居民的高級精品店、酒吧、餐廳和俱樂部,形成了一個迪士尼化的資本主義殿堂。 今日中國可見許多歷史弔詭,一個就是:中共一九二一年第一次召開人民代表大會〈簡稱一大〉、拓言終結貧富差距的地點,就是在新天地。當年參加一大的十二名代表,是否想得到他們為國家制訂的政策,將徹底改變並摧毀中國的文化傳統。 中國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在二零零七年表示,中國大規模的城市再開發案,造就了「一千個一模一樣的城市。」他痛批政府「盲目追求大、新、異國情調」,並說中 國面臨了一九四九年以來的第三輪大破壞,前兩輪分別是一九五零年代末的「大躍進」和一九六六到七六年發生的「文化大革命」。國家文物局副局長童明康跟仇保 興一樣,批評地方政府「草率決定」拆毀失修的珍貴歷史建築,以假造的文化遺跡代替。他說「這就像把無價的真跡撕毀,拿廉價的複製畫代替。」他指的可能就是 新天地這類開發案。新天地成功創造商機,中國各城紛紛仿效跟進。 文物局局長單霽翔二零零七年十二月表示,「鄭州.....有二千七百多年歷史,當地開發商有三成在我們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就動工,然後突然間什麼都沒了。」單有次發言更令人心驚:「我們這一代人很可能把大半人類最珍實的遺跡摧毀耗盡。」 這樣破壞自己的文化,往往使年輕一代以為外國文化較有價值。缺乏文化敏銳度漸漸形成另一種普遍心態。頗具聲望的上海復旦大學社會系訪問了三千多名學生,發 現九成三認為英文非常重要,但僅八成七認為中文很重要。「顯然英文全面勝過中文,」調查負責人於海表示。「英文的影響力太大,連中國文化似乎都被擠到邊緣。」同一份調查發現,只有五成二的學生說得出中國的四大發明:紙、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而有四成一說不出除了幾大國定假日之外的傳統中國節日。 建築的「在場」和身體的文化敏銳度下降,這兩者的關係深遠又值得探討。沒有建築文化展現中國獨特輝煌的歷史,年輕一輩的中國人就會找不到文化觀的支點。 中國節日日漸冷清,西方節日反而越來越受歡迎。中國大城都熱烈慶祝情人節和聖誕節。上海商業區為聖誕節精心佈置已經成了常態,而且到哪裡都聽得到《紅鼻子馴鹿》、《聖誕老人要進城》、《白色聖誕節》等聖誕歌。二零零六年,網路發起抵制聖誕節的活動。中國最大網站之一新浪網對此作了調查,得到四萬多筆迴響, 其中五成三同意應該抵制聖誕節,三成認為慶祝聖誕節是個人選擇。 「變質」的聖誕節在中國構成兩大威脅。第一,年輕人歡慶且重視聖誕節,反而忽略了對傳承中國文化相當重要的中國傳統節日。第二,中國人慶祝聖誕的狂熱方 式,把一種文化上、經常也是宗教上的慶典消減為一種無意義的狂歡派對,年輕人慶祝聖誕的方式就是去迪斯可舞廳跳舞。怪外國人腐蝕中國文化倒很方便,但事實 上最無情踐踏中國傳統文化的,是中國人自己。 國營的中央電視台主播芮成鋼,在部落格上指控星巴克故宮店「破壞故宮的莊嚴氣氛,踐踏中國的文化。」雖然這家星巴克早在二零零零年就開張,芮的文字還是引 發熱烈討論,五十多萬網民響應他的訴求。二零零七年七月這家星巴克關門。然而當初星巴克會在故宮設點,其實是受故宮管理者之邀,因為他們亟需經費維護故宮 設施。 故宮博物館發言人馮乃恩表示,「這家分店並未造成任何傷害,也融入周圍環境.....我們會批准是因為想要提供更多國際水準的服務。」馮還說星巴克的租金 都用在維護工作上-----那麼星巴克關門,故宮可要失去一筆收入了。要是中國人民真的關心「故宮的莊嚴氣氛」,也許該先確認故宮的維護工作是否全由政府 贊助。 筆者跟當地人討論到文化保存之類的問題時,都會問,「中國文化屬於誰?」最常聽見的答案是:中國人民。我們提出不一樣的觀點,說「中國文化難道不屬於全世界嗎?全球人類難道不能享受你們五千年的歷史和文化成就嗎?」他們會停下來想一想,十之八九會同意。我們接下來會問,「那麼如果不完全屬於你們,你們為什麼要一直破壞它?」對方的答案就不會每次都那麼肯定了。
《原文摘錄:中國無法偉大的五十個理由〈第十三章〉》 撰文.David Marriott & Karl Lacroix(2015-09-21再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