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及管理人要訣: 情緒智商《EQ》
辦公室中只有一種關係是永恆的,就是老闆和雇員的關係,或者說是上司和下級的關係。如果大家都具有較高的EQ,完全可以把僵硬的、沒有感情的勞資關係演化成工作和生活的享受。
本節將提示您如何在這方面作出努力 :
《多一點親切感》
對於老闆和員工來說,運用自己的EQ進行有效的溝通,將有助於工作上的協調與同步,發揮積極的團隊效應。
一位女經理經常發火,她也知道自己亂發脾氣不好,很想控制自己發怒的情緒,可就是做不到。於是,她去看心理醫生。
醫生問,您都跟誰發火了?跟總裁您敢發火嗎?她說不敢。
跟頂頭上司您敢發火嗎?她說也不敢。
醫生說,那您都跟誰發火?
女經理說,她經常對下屬發火。
其實,女經理的自制力相當強,該發火時發火,不該發火時就不發火。跟總裁和上級不敢發火,因為她對他們有一種畏懼心理,即使她想要發怒的時候,也只能去竭力控制。
而對於下屬,她有一種優越感,這種心理使她唯我獨尊。當對下級稍有不滿情緒的時候,根本不用顧忌和克制,火氣自然會爆發出來。
這種現象並不好。在與下屬相處時,老闆或主管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慎防發怒。如果經常對下屬發怒,自然會失去領導的威力。
當然,可以適當對自己比較親近的下屬發怒。因為這可以使其更好地理解自己,並且不至於破壞與下屬的感情。發怒時,不要把事情做絕,要留有可以挽回的餘地,並注意事後一定要有所補救。
用一種親切感來對待下屬,往往可以取得成功。
盛田昭夫曾經總結過索尼公司取得成功的經驗,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力求和工人親近。
在辦公室裏,從公司總裁到普通員工,一律穿藍色工作服,以示在公司內沒有等級觀念。公司也會經常舉行各種戶外活動,以增進相互之間的瞭解。為了培植「索尼家庭觀念」,盛田主張把每個工人都當成正常人來看,不把他們看作是出錢買來的勞動力。
人往往因為自己優於別人而驕傲自大,看不起卑微者。人之於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作為上司來說,如果看不起比自己地位低的人,他絕對得不到下屬的尊重。
實際上,很多成功的上司都會善待下級。
這是因為他們有著很高的EQ,善於運用人際溝通的能力,自然也會得到下屬的尊重。
16世紀時,神聖的羅馬皇帝領著一批隨從走過畫家提香的畫室,忽然,提香的一支筆脫手落地。皇帝彎腰拾起畫筆,遞到了提香手裏,並笑著說:「世界上最偉大的皇帝,給最偉大的畫家拾起一枝筆。」
羅馬皇帝無疑是善於利用 EQ 製造影響力的。首先他使下級感到被尊重,同時讚美了他是最偉大的畫家,創造了自己平易近人、善待臣民的形象,樹立了威望。
《如何與下屬進行有效溝通》
對於上司而言,與員工進行溝通是至關重要的。
上司要做出決策,就必須從下屬那裏得到相關的資訊,而只有通過與下屬之間的溝通才能獲得資訊。
與此同時,決策要得到實施,又要與員工進行溝通。再好的想法,再有創見的決議,再完美的計劃,離開了與員工的溝通,都是無法實現的空中樓閣。
可見,溝通的目的在於傳遞資訊。如果資訊沒有被傳遞到每一位員工,或者員工沒有正確地理解老闆的意圖,溝通就出現了障礙。
那麼,上司如何才能與員工進行有效的溝通呢?
員工誤解或對上司的意圖理解得不準確,是溝通的最大障礙。
為了減少這種問題的發生,上司可以讓員工對自己的意圖做出回問。比如,當上司向員工解說了一項任務之後,可以接著詢問他們 :「您明白我的意思嗎 ?」同時要求員工把任務複述一遍。
如果複述的內容與上司的意圖互相一致,說明溝通是有效的。如果員工對上司意圖的領會出現了差錯,便可以及時地進行糾正。或者,上司可以通過觀察他們的眼睛或體態挪動,瞭解他們是否正在接收其資訊。
在同一個機構中,不同的員工往往有不同的年齡、教育和文化背景,這就可能使他們對相同的話產生不同的理解。
另外,由於專業化分工不斷深化,不同的員工都有不同的行話和技術用語。而上司往往注意不到這種差別,以為自己說的話都能被其他人恰當地理解,從而也會給溝通造成障礙。< 由於語言可能會造成溝通障礙,因此,上司應該選擇員工易於理解的辭彙,使資訊更加清楚明確。
在傳達重要資訊的時候,為了消除語言障礙帶來的負面影響,可以先把資訊告訴不熟悉相關內容的人。譬如,在正式分配任務之前, 讓有可能會產生誤解的員工先閱讀書面講話稿,對他們不明白的地方做出解答。溝通是雙向的行為,要使溝通有效,雙方都應當積極投入交流。當員工發表自己的見解時,上司應當認真地傾聽。
當別人說話時,人們很多時候只是被動地在聽,而沒有主動地對資訊進行搜尋和理解。積極的傾聽是要求上司把自己置於員工的角度上,以便正確理解他們的意圖, 而不是自己認為的意思。同時,傾聽的時候應當客觀地聽取員工的發言,最好先不作出判斷。當上司聽到與自己觀點不同時,先不要急於表達自己的意見。因為這樣會打斷員工的思路,從而使您漏掉餘下的資訊。積極的傾聽應當是先接收他人所言,而把自己的意見推遲到說話人說完之後。
在傾聽他人的發言時,上司還應當注意通過肢體語言,來表示對對方的關注一一比喻,讚許性的點頭,恰當的面部表情,積極的目光相配合等。
如果員工認為您對他的話很關注,他就會樂意向您提供更多的資訊;否則,員工即使知道更多的資訊,也可能怠於向您匯報。
研究表明,在面對面的溝通當中,一半以上的資訊不是通過辭彙來傳達的,而是通過肢體語言來傳達的。要使溝通富有成效,上司必須注意,自己的肢體語言與所說的是否一致。
比喻,上司告訴下屬,他很想知道他們在執行任務中遇到了哪些困難,並願意提供幫助。但同時,上司又在瀏覽別的東西,這便是「言行不一」的表現。員工會懷疑您是否真的想幫助他。
在接受資訊的時候,接收者的情緒會影響到他們對資訊的理解。
情緒能打亂人們客觀理性的思維活動,取而代之,可能做出情緒化的判斷 ,上司在與員工進行溝通時,應該儘量保持理性和克制。如果情緒出現失控,則應當暫停進一步溝通,直到回復平靜為止。
交談是人與人之間最常用的溝通方法。交談的優點是快速傳遞和快速回饋。在這種方式下,資訊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被傳遞,並且得到對方的答覆。
但是,當資訊需要經過多人傳送時,口頭溝通的缺點就顯示出來了。在此過程中捲入的人越多,資訊失真的可能性就越大。
因此,上司在與員工進行溝通的時候,應當儘量減少溝通的層級。如果每個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資訊,當資訊到達終點時,其內容常常與開始的時候大相庭徑。所以,越是高層的管理越要注意與員工的直接溝通。
《上司對下屬的六式》
這是下屬最不願意聽到的話 :
「這事兒全給您辦砸了,難道您就不會用腦子再好好想想?」
「全世界最傻的人也不會這樣子。」
「算了,我看您別再幹了,我另外找他人,免得誤事。」
這些話聽來多麼今人心碎 !這種帶有人身攻擊性質,輕蔑、諷刺與厭惡口氣的批評,給員工帶來的是毀滅性的感受。這會引發員工產生自我防衛、敵意、憤怒、冷戰與逃避責任的情緒。
從EQ的角度來看,批評者這種全然不顧下屬感受、以偏概全式的定論,不僅不利於問題的解決,而且會影響到下屬的情緒,對他們的工作動力和信心帶來巨大的打擊。
批評,尤其是毀滅性的、帶有人身攻擊的批評是無效的,反而會使被批評者掩飾錯誤,努力尋找理由來證明他的言行並沒有錯。
批評是危險的,因為它可能傷及人的自尊心,並引發人的憤恨。
一位心理學家通過實際的調查,發現受過攻擊性批評的員工,多半會自我防衛.找藉口來逃避責任,或避免與上司有任何接觸。員工的這類反應反過來更加激怒上司。如此惡性循環,最終可能以辭職或被開除等後果收場。
然而,建設性的批評卻會收到截然不同的效果。
心理學家在倫斯工技學院做過這樣一項實驗 : 一個人設計一種新型洗髮水的廣告,由另一個人加以批評。試驗分兩組進行。
研究人員讓批評者給予兩種批評:一種是溫和、具體而且帶有建設性的,另一種則帶威脅且專挑設計者的缺陷。
結果可想而知,受到攻擊式批評的人會感到憤怒、充滿敵意,而且拒絕與批評者繼續進行任何的合作,很多人甚至不想與批評者再進行接觸。被批評者士氣遭到嚴重 挫折,不但不願再努力,而且自信心嚴重受損,自我評價下降。而另一組,受批評者的自信心與士氣不但絲毫未損,反而熱情高漲。他們樂意與批評者進行合作,並 且建立了信任與理解。
因此,對一個團體而言,批評是有必要的。它可以幫助修正錯誤,並協助步調一致地完成任務。但需要掌握批評的技巧,這也是管理人員EO的體現。
對於如何使批評富有成效,心理學家提出了以下幾個原則 :
(1).批評要私下面對面傳達。批評的目的是為了達到良好的效果,並不是使對方退縮。即使批評的動機完全正確,也不能忽略對方的感受。
(2).不論指責如何正確無誤,只要有第三者在場,便容易招致對方的怨恨。因為被批評者會覺得自尊心受損,顏面盡失。而書面或其他遠距離方式的批評,不但不夠直接,而且會讓對方沒有回答與澄清的機會。
(3).在進行批評前,先要肯定對方的成績。因為肯定、讚揚對方,能夠製造良好的氣氛,可以使對方情緒安穩、平靜下來,知道自己並沒有受到攻擊。反之,若 把下屬召來,一開始便劈頭蓋臉地訓斥,下屬便會很自然地產生一種反射性地防衛。一旦產生了這種防衛心理,即使批評得再正確,也很難被聽進去了。
(4).批評要具體、有針對性、就事論事。如果只告訴對方您做得不好,而不說明錯在哪兒,往往收效甚微。
因為使一個人承認自己錯了絕不是件容易的事,這種結論式的批評更無法使他服氣。因此在提出批評時,一定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絕對不要轉彎抹角,含沙射影。
(5).提出解決方案。在指出對方錯誤的同時,應該指出正確的解決方法。因為批評的目的,並不只是指出對方的錯誤,而是要對方改正錯誤,避免再犯。
作為員工,最大的不滿就是:「我不知道該怎麼做才好,上司總是不滿意。他自己怎麼不乾脆告訴我們應該怎樣做呢?」
當上司總是不能指出解決之道時,員工們逐漸就會不服氣,這種不平會在內心慢慢積聚醞釀起來,直到有一天突然爆發,發生惡性的衝突,變得難以收拾。因此,在工作出現問題時,若能指出正確的解決方案,讓員工有所遵循,改正錯誤,公司一定會有光明的前景。
(6).不能用命令的方式要求員工怎麼做。用命令的口吻對下屬提出指示,容易使員工產生不平等的壓迫感,會失去人心。
(7).運用拜託、請求的方式,可以使員工自覺成為團體的一員。這種參與意識所產生的團隊精神,比強制性的命令更有效。
「我是老闆,您就按我說的去做。」
「我們的目標都是一樣的,倘若大家能這樣做,我相信一定能達到目標。」
兩種不同的說法,給人帶來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與其單純地命令對方怎麼做,不如讓對方產生一種修正自己做法的動機,這樣會更為有效一些。
對員工所犯的某個錯誤,只要提醒一次就夠了。第二次批評是不必要的,第三次更是多餘的。因為批評的目的,不是為了戰勝員工,而是更好地完成任務。有時老闆在批評下屬時,總傾向於把以前的舊賬翻出來,如此喋喋不休,不僅愚蠢,而且於事無補。
(8).批評結束,最後要鼓勵。
「好了,您可以走了」,這往往是一頓訓斥的結束語,是否真的是「好了」呢?如果改為「我想您一定己經明白了我的意思,好好幹吧」,不是更妥當嗎?
作為一個老闆,有時需要嚴厲,甚至要對人進行批評;有時又應體貼,不時地對下屬來幾句稱讚,關鍵要適當,要有個合適的尺度。這樣的老闆。才能夠調度員工的情結,鼓舞職工的士氣,從而提高工作效率,圓滿地完成工作。
《建立良好的情智互動》
如果讓上司覺得任何工作都是您說的對,他在工作上離不開您了,那麼您和上司的關係是不可能融洽的。因為這樣上司就會覺得沒有了尊嚴,他就沒有了安全感。長此以往 ,您必有「殺身之禍」。
此時,惟有高 EQ 者才能改變這種局面,他能有效地讓上司感覺到,自己之所以優秀是因為他的存在。
當您被別人說不行的時候,是一件很傷自尊的事情。您本身很行,卻佯裝表現得不行,還讓別人去鄙薄您,這豈不是自找苦吃 ? 只有具備高 EQ 的人才做得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史太林在軍事上最倚重兩個人,一個是軍事天才朱可夫,一個則是蘇軍大本營的總參謀長華西裏耶夫斯基。
史太林在晚年逐漸變得獨裁,「唯我獨尊」的個性使他不允許有人比他高明,更難以接受下屬的不同意見。
在二戰期間,史太林的這種過分的自尊曾使紅軍大吃苦頭,遭到了不可估量的損失和重創。一度提出正確建議的朱可夫,曾被史太林一怒之下趕出了大本營。
但有一人例外,他就是華西裏耶夫斯基,他往往能使史太林不知不覺中採納他正確的作戰計劃,從而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華西裏耶夫斯基的進言妙招之一,便是潛移默化地在休息中施加影響。
在史太林的辦公室裏,華西裏耶夫斯基喜歡同史太林談天說地地「閒聊」,並且往往還會「不經意」地「隨便」說說軍事問題,既非鄭重其事地大談特談。也不是講 得頭頭是道。由於受了啟發,等華西裏耶夫斯基走後,史太林往往會想到一個好計劃。過不多久,史太林就會在軍事會議上宣佈這一個計劃。
華西裏耶夫斯基在和史太林交談時,有時會有意識地犯一些錯誤,給史太林充分的機會表現其英明,然後把自己最有價值的想法含混地講給史太林聽,讓史太林形成完整的戰略計劃公開 「發表」,當時史太林的許多重要決策就是這樣產生的。
華西裏耶夫斯基就是靠與領導之間的隨意交流,逐步散發、誘導著史太林,使自己的種種想法得以實現,以至於連史太林本人也認為這些好主意是他自己想出來的。
就這樣,華西裹耶夫斯基使自己成為史太林不可或缺的助手,發揮著巨大的甚至是無可替代的影響力,其手段不可謂不高。
在和上司互動的過程中,說話做事注意分寸,既要幫助上司解決困擾,也要注意不要使上級對您產生信任危機,不要隨便揭露上司的祕密,也不要混淆上下級之間的界限。
上司始終是您的上級,即使他表現得是您的朋友,也要在不同的場合遵守適當的規則。
適當的時候需要適當的糊塗,隱藏自己的才能,不要過於鋒芒畢露,不能讓上司感到被威脅。
《用理智化解員工抱怨》
人世間的事情,沒有十全十美的。辦公室裏,員工的抱怨在所難免,關鍵是如何以理智化的方式處理好員工的抱怨。在對待員工抱怨時的態度上,有以下幾個準則。
(一)樂於接受抱怨
有些老闆見到員工抱怨就皺眉頭,一臉不高興,這是極端錯誤的,他們認為抱怨來了,麻煩來了。其實應當這樣理解 : 抱怨來了,好事來了,改造工作的機會來了。員工的抱怨會使員工情緒低落,就好像堵塞了通氣管的火爐,不能產生熊熊的火焰,如果不能及時疏導的話,他們心中 的熱情之火就會漸漸熄滅。不要認為如果您對出現的抱怨不加理睬,它就會自行消失;不要認為如果您對雇員奉承幾句,他就會忘掉不滿,會過得快快活活。沒有得 到解決的不滿將在雇員心中不斷發熱,直至沸騰。他會向他的朋友和同事發牢騷,他們可能會贊同他,這就是您遇到麻煩的時候了,您忽視小問題,結果讓它惡化成 大問題。
其實抱怨並不可怕,它只是一種發洩方式罷了。抱怨需要聽眾,而聽眾則是他最信任的人,因此老闆要做的就是做員工抱怨最信任的聽眾,讓他們盡情發洩自己心中的抱怨,消除他們心中的怨憤。
當您發現您的下屬在抱怨時,您可以找一個單獨的環境,讓他無所顧忌地進行抱怨,您所需做的就是認真傾聽。只要您能讓他在您面前抱怨,您的工作就成功了一半。
在傾聽抱怨時,要忘掉您自己,把您的精力完全集中到他們真正需要的東西是什麼,想從您身上得到什麼以及您能為他們做些什麼上去,而不是去考慮您要從他們身 上得到什麼。如果您現在一時沒空聽他們訴說,應立刻找一個時間讓他們向您訴說,訴說時切忌反駁下屬怨言,讓他們一吐為快。
樂於接受員工抱怨,就是對員工的重視和尊重。員工會因為您的重視和尊重而使心中怨言減少,並且在日後工作中也會儘量減少抱怨,全力配合您的工作。
**Hints** 可以考慮在公司門口設立一個員工信箱,歡迎員工給您匿名寫信,這也是一種舒緩抱怨的方法。
(二)儘量瞭解起因
任何抱怨都有他的原因,老闆要想平息抱怨就要儘量了解抱怨的起因,避免處理時因操之過急使矛盾激化。
瞭解抱怨起因,看看他們是因為工作還是因為生活上的一些事而不滿,然後找到癥結,再對症下藥,找出解決的辦法。
當員工抱怨涉及到同事關係或部門關係時,除了從抱怨者口中瞭解事件的原委之外,還應聽聽其他員工的意見,儘量多了解事實情況,不偏袒任何一方,然後掂量事實,做出不偏不倚的公正決定,緊記在了解抱怨起因時,切忌偏聽偏信。
(三)處理果斷
據統計,員工抱怨80%是因為管理混亂造成的,員工個人問題佔 20%,所以規範工作流程、崗位職責、規章制度等是處理這些抱怨的重要措施。管理層需加注意的是在處理員工抱怨時,不管是制訂公司的各項規範制度還是處理員工個人問題,都應採取果斷處理原則。只讓員工發洩抱怨,發洩不滿,卻不幫助他們處理抱怨,或是延遲抱怨的處理,只會加重員工的抱怨,增加對老闆的不滿, 進而發展為對公司的不滿,久而久之,不僅人心喪失殆盡,公司也毫無未來發展可言。
下面,我們一起來探討處理員工抱怨的技巧。
作為老闆不僅要處理員工的抱怨,還要掌握處理抱怨的技巧。
清楚地說明解決抱怨的方法,就是將必須解決的問題標示出來,以促進雙方理解抱怨的本質。重點要放在尋找解決的方法上。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有兩個問題絕不能提起,因為那只會引起更多的抱怨而不是解決問題,我們稱之為 「禁忌問題」:
第 1 個問題 : 誰引起這個問題或抱怨 ?
這只會引起具有分歧的雙方馬上進入激烈的辯論,只會加劇雙方自我防禦的心態而阻礙問題的解決。
第 2 個問題 : 怎麼引起這問題或抱怨 ?
同樣地重複第一個問題的錯誤,把時間花在檢討過去的錯誤上,這只會分散解決目前問題的注意力。您應該牢記一點 : 檢討過去以激勵將來固然重要,但眼前的問題仍然要解決。
除了上述兩個禁忌問題之外,有四個具體的問題應該被提及,我們稱之為「正面問題」:
第 1 個問題 : 抱怨的內容是甚麼 ?
首先要搞清抱怨的內容是什麼,儘量讓員工以最簡單的陳述表現出來,諸如 : 我想要加薪但我卻無法得到。此種問題不僅可以讓您瞭解抱怨問題的輕重程度,也可以讓您能夠瞭解真正的原因以對症下藥。此種問題的提起,也可讓您去了解抱怨 是否是虛構的或是一種情緒性的發洩而已。
第 2 個問題 : 抱怨解決的期限 ?
雙方應就抱怨被解決的時間達成共識。制定一個時間表,明確解決的目標及各步驟需要的時間。因此當按著時間表來進行時,也可讓雙方依其體的標準來檢視進度,不但可建立互信的基礎,也可建立合作的基礎。
第 3 個問題 : 解決抱怨所需要的條件 ?
當前述兩個問題被解決後,第三個問題就應被提及。當然這也因抱怨的種類不同而有所不同。因此是否需要額外的資源才能完成應根據當時的情況。唯有雙方都能獲得充分的資訊,才能就解決抱怨所需要的資源達成共識,否則極容易對情況造成誤判而功虧一簣。
第4個問題 :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
如果經歷上述三個步驟,雙方仍無法達成共識,最重要的一點是切勿怪罪對方,因為仍然可以尋找其他的方法來解決問題。譬如尋找第三者的仲裁。仲裁者基本上較 一般的協調者更具強迫性,因為他或她必須做出最後的決議,因此這可以說是最後的解決手段。因此處於這種情況時,雙方並不是和仲裁者討論,而是要盡全力說服 仲裁者做出有利自己的決定。
要成功地處理員工抱怨,必須要善用以下能夠反映員工抱怨的工具。每一種工具都能夠在實際的案例裡加以運用,甚至能借此培養解決雙方分歧的技巧。
第一種工具 : 弄清雙方同意或不同意的範圍。
要達到共同的協議,雙方應致力於在問題的解決或已達成的協議有多少,在許多的討論裏,事實上人們常會發現兩者已對諸多事項已有共同點而感到驚訝。因此將已 達成共識的每一點記錄下來,雙方也就能更輕易地來解決未達成共識的地方。換句話說,在弄清雙方同意或不同意範圍的過程中,建立成就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任 務;也唯有如此,才能激勵雙方繼續對問題以更理性的方法來掃除障礙。
如果雙方都能使用此種工具,對問題的解決必有所助益。不單人事經理能夠描述同意或不同意的地方,同樣地也應鼓勵其他人作同樣的描述。因為雙方都能使用此種方法,對問題描述的精準度只會增加而不會減少。
第二種工具 : 對討論的內容提綱摯領。
此種工其最主要是對雙方談話的重點重複地提及。為確保雙方都能有正確的瞭解,對雙方討論內容的重點要予以摘要並重複性地提及。首先傾聽對方的陳述或重點然後予以重複。例如 :「據我所瞭解的,您剛剛說的是……」或 「您剛剛所提及的是……」,如果對方對您的重複內容和原意認同有所差異就會提出意見。在討論時往往原意會因受話人所接受的訊息不同而被扭曲,而此種工具就 是要使說話人和受話人兩者之間的溝通完全正確,而不會發生不必要的誤會與爭吵。
第三種工具 : 角色互換的扮演。
簡單地說就是雙方站在對方的立場上來進行一切思維的活動,尤其是第三者或所謂協調者,更可以利用此種方法來避免相關的糾紛。
本節將提示您如何在這方面作出努力 :
《多一點親切感》
對於老闆和員工來說,運用自己的EQ進行有效的溝通,將有助於工作上的協調與同步,發揮積極的團隊效應。
一位女經理經常發火,她也知道自己亂發脾氣不好,很想控制自己發怒的情緒,可就是做不到。於是,她去看心理醫生。
醫生問,您都跟誰發火了?跟總裁您敢發火嗎?她說不敢。
跟頂頭上司您敢發火嗎?她說也不敢。
醫生說,那您都跟誰發火?
女經理說,她經常對下屬發火。
其實,女經理的自制力相當強,該發火時發火,不該發火時就不發火。跟總裁和上級不敢發火,因為她對他們有一種畏懼心理,即使她想要發怒的時候,也只能去竭力控制。
而對於下屬,她有一種優越感,這種心理使她唯我獨尊。當對下級稍有不滿情緒的時候,根本不用顧忌和克制,火氣自然會爆發出來。
這種現象並不好。在與下屬相處時,老闆或主管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慎防發怒。如果經常對下屬發怒,自然會失去領導的威力。
當然,可以適當對自己比較親近的下屬發怒。因為這可以使其更好地理解自己,並且不至於破壞與下屬的感情。發怒時,不要把事情做絕,要留有可以挽回的餘地,並注意事後一定要有所補救。
用一種親切感來對待下屬,往往可以取得成功。
盛田昭夫曾經總結過索尼公司取得成功的經驗,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力求和工人親近。
在辦公室裏,從公司總裁到普通員工,一律穿藍色工作服,以示在公司內沒有等級觀念。公司也會經常舉行各種戶外活動,以增進相互之間的瞭解。為了培植「索尼家庭觀念」,盛田主張把每個工人都當成正常人來看,不把他們看作是出錢買來的勞動力。
人往往因為自己優於別人而驕傲自大,看不起卑微者。人之於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作為上司來說,如果看不起比自己地位低的人,他絕對得不到下屬的尊重。
實際上,很多成功的上司都會善待下級。
這是因為他們有著很高的EQ,善於運用人際溝通的能力,自然也會得到下屬的尊重。
16世紀時,神聖的羅馬皇帝領著一批隨從走過畫家提香的畫室,忽然,提香的一支筆脫手落地。皇帝彎腰拾起畫筆,遞到了提香手裏,並笑著說:「世界上最偉大的皇帝,給最偉大的畫家拾起一枝筆。」
羅馬皇帝無疑是善於利用 EQ 製造影響力的。首先他使下級感到被尊重,同時讚美了他是最偉大的畫家,創造了自己平易近人、善待臣民的形象,樹立了威望。
《如何與下屬進行有效溝通》
對於上司而言,與員工進行溝通是至關重要的。
上司要做出決策,就必須從下屬那裏得到相關的資訊,而只有通過與下屬之間的溝通才能獲得資訊。
與此同時,決策要得到實施,又要與員工進行溝通。再好的想法,再有創見的決議,再完美的計劃,離開了與員工的溝通,都是無法實現的空中樓閣。
可見,溝通的目的在於傳遞資訊。如果資訊沒有被傳遞到每一位員工,或者員工沒有正確地理解老闆的意圖,溝通就出現了障礙。
那麼,上司如何才能與員工進行有效的溝通呢?
員工誤解或對上司的意圖理解得不準確,是溝通的最大障礙。
為了減少這種問題的發生,上司可以讓員工對自己的意圖做出回問。比如,當上司向員工解說了一項任務之後,可以接著詢問他們 :「您明白我的意思嗎 ?」同時要求員工把任務複述一遍。
如果複述的內容與上司的意圖互相一致,說明溝通是有效的。如果員工對上司意圖的領會出現了差錯,便可以及時地進行糾正。或者,上司可以通過觀察他們的眼睛或體態挪動,瞭解他們是否正在接收其資訊。
在同一個機構中,不同的員工往往有不同的年齡、教育和文化背景,這就可能使他們對相同的話產生不同的理解。
另外,由於專業化分工不斷深化,不同的員工都有不同的行話和技術用語。而上司往往注意不到這種差別,以為自己說的話都能被其他人恰當地理解,從而也會給溝通造成障礙。< 由於語言可能會造成溝通障礙,因此,上司應該選擇員工易於理解的辭彙,使資訊更加清楚明確。
在傳達重要資訊的時候,為了消除語言障礙帶來的負面影響,可以先把資訊告訴不熟悉相關內容的人。譬如,在正式分配任務之前, 讓有可能會產生誤解的員工先閱讀書面講話稿,對他們不明白的地方做出解答。溝通是雙向的行為,要使溝通有效,雙方都應當積極投入交流。當員工發表自己的見解時,上司應當認真地傾聽。
當別人說話時,人們很多時候只是被動地在聽,而沒有主動地對資訊進行搜尋和理解。積極的傾聽是要求上司把自己置於員工的角度上,以便正確理解他們的意圖, 而不是自己認為的意思。同時,傾聽的時候應當客觀地聽取員工的發言,最好先不作出判斷。當上司聽到與自己觀點不同時,先不要急於表達自己的意見。因為這樣會打斷員工的思路,從而使您漏掉餘下的資訊。積極的傾聽應當是先接收他人所言,而把自己的意見推遲到說話人說完之後。
在傾聽他人的發言時,上司還應當注意通過肢體語言,來表示對對方的關注一一比喻,讚許性的點頭,恰當的面部表情,積極的目光相配合等。
如果員工認為您對他的話很關注,他就會樂意向您提供更多的資訊;否則,員工即使知道更多的資訊,也可能怠於向您匯報。
研究表明,在面對面的溝通當中,一半以上的資訊不是通過辭彙來傳達的,而是通過肢體語言來傳達的。要使溝通富有成效,上司必須注意,自己的肢體語言與所說的是否一致。
比喻,上司告訴下屬,他很想知道他們在執行任務中遇到了哪些困難,並願意提供幫助。但同時,上司又在瀏覽別的東西,這便是「言行不一」的表現。員工會懷疑您是否真的想幫助他。
在接受資訊的時候,接收者的情緒會影響到他們對資訊的理解。
情緒能打亂人們客觀理性的思維活動,取而代之,可能做出情緒化的判斷 ,上司在與員工進行溝通時,應該儘量保持理性和克制。如果情緒出現失控,則應當暫停進一步溝通,直到回復平靜為止。
交談是人與人之間最常用的溝通方法。交談的優點是快速傳遞和快速回饋。在這種方式下,資訊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被傳遞,並且得到對方的答覆。
但是,當資訊需要經過多人傳送時,口頭溝通的缺點就顯示出來了。在此過程中捲入的人越多,資訊失真的可能性就越大。
因此,上司在與員工進行溝通的時候,應當儘量減少溝通的層級。如果每個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資訊,當資訊到達終點時,其內容常常與開始的時候大相庭徑。所以,越是高層的管理越要注意與員工的直接溝通。
《上司對下屬的六式》
這是下屬最不願意聽到的話 :
「這事兒全給您辦砸了,難道您就不會用腦子再好好想想?」
「全世界最傻的人也不會這樣子。」
「算了,我看您別再幹了,我另外找他人,免得誤事。」
這些話聽來多麼今人心碎 !這種帶有人身攻擊性質,輕蔑、諷刺與厭惡口氣的批評,給員工帶來的是毀滅性的感受。這會引發員工產生自我防衛、敵意、憤怒、冷戰與逃避責任的情緒。
從EQ的角度來看,批評者這種全然不顧下屬感受、以偏概全式的定論,不僅不利於問題的解決,而且會影響到下屬的情緒,對他們的工作動力和信心帶來巨大的打擊。
批評,尤其是毀滅性的、帶有人身攻擊的批評是無效的,反而會使被批評者掩飾錯誤,努力尋找理由來證明他的言行並沒有錯。
批評是危險的,因為它可能傷及人的自尊心,並引發人的憤恨。
一位心理學家通過實際的調查,發現受過攻擊性批評的員工,多半會自我防衛.找藉口來逃避責任,或避免與上司有任何接觸。員工的這類反應反過來更加激怒上司。如此惡性循環,最終可能以辭職或被開除等後果收場。
然而,建設性的批評卻會收到截然不同的效果。
心理學家在倫斯工技學院做過這樣一項實驗 : 一個人設計一種新型洗髮水的廣告,由另一個人加以批評。試驗分兩組進行。
研究人員讓批評者給予兩種批評:一種是溫和、具體而且帶有建設性的,另一種則帶威脅且專挑設計者的缺陷。
結果可想而知,受到攻擊式批評的人會感到憤怒、充滿敵意,而且拒絕與批評者繼續進行任何的合作,很多人甚至不想與批評者再進行接觸。被批評者士氣遭到嚴重 挫折,不但不願再努力,而且自信心嚴重受損,自我評價下降。而另一組,受批評者的自信心與士氣不但絲毫未損,反而熱情高漲。他們樂意與批評者進行合作,並 且建立了信任與理解。
因此,對一個團體而言,批評是有必要的。它可以幫助修正錯誤,並協助步調一致地完成任務。但需要掌握批評的技巧,這也是管理人員EO的體現。
對於如何使批評富有成效,心理學家提出了以下幾個原則 :
(1).批評要私下面對面傳達。批評的目的是為了達到良好的效果,並不是使對方退縮。即使批評的動機完全正確,也不能忽略對方的感受。
(2).不論指責如何正確無誤,只要有第三者在場,便容易招致對方的怨恨。因為被批評者會覺得自尊心受損,顏面盡失。而書面或其他遠距離方式的批評,不但不夠直接,而且會讓對方沒有回答與澄清的機會。
(3).在進行批評前,先要肯定對方的成績。因為肯定、讚揚對方,能夠製造良好的氣氛,可以使對方情緒安穩、平靜下來,知道自己並沒有受到攻擊。反之,若 把下屬召來,一開始便劈頭蓋臉地訓斥,下屬便會很自然地產生一種反射性地防衛。一旦產生了這種防衛心理,即使批評得再正確,也很難被聽進去了。
(4).批評要具體、有針對性、就事論事。如果只告訴對方您做得不好,而不說明錯在哪兒,往往收效甚微。
因為使一個人承認自己錯了絕不是件容易的事,這種結論式的批評更無法使他服氣。因此在提出批評時,一定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絕對不要轉彎抹角,含沙射影。
(5).提出解決方案。在指出對方錯誤的同時,應該指出正確的解決方法。因為批評的目的,並不只是指出對方的錯誤,而是要對方改正錯誤,避免再犯。
作為員工,最大的不滿就是:「我不知道該怎麼做才好,上司總是不滿意。他自己怎麼不乾脆告訴我們應該怎樣做呢?」
當上司總是不能指出解決之道時,員工們逐漸就會不服氣,這種不平會在內心慢慢積聚醞釀起來,直到有一天突然爆發,發生惡性的衝突,變得難以收拾。因此,在工作出現問題時,若能指出正確的解決方案,讓員工有所遵循,改正錯誤,公司一定會有光明的前景。
(6).不能用命令的方式要求員工怎麼做。用命令的口吻對下屬提出指示,容易使員工產生不平等的壓迫感,會失去人心。
(7).運用拜託、請求的方式,可以使員工自覺成為團體的一員。這種參與意識所產生的團隊精神,比強制性的命令更有效。
「我是老闆,您就按我說的去做。」
「我們的目標都是一樣的,倘若大家能這樣做,我相信一定能達到目標。」
兩種不同的說法,給人帶來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與其單純地命令對方怎麼做,不如讓對方產生一種修正自己做法的動機,這樣會更為有效一些。
對員工所犯的某個錯誤,只要提醒一次就夠了。第二次批評是不必要的,第三次更是多餘的。因為批評的目的,不是為了戰勝員工,而是更好地完成任務。有時老闆在批評下屬時,總傾向於把以前的舊賬翻出來,如此喋喋不休,不僅愚蠢,而且於事無補。
(8).批評結束,最後要鼓勵。
「好了,您可以走了」,這往往是一頓訓斥的結束語,是否真的是「好了」呢?如果改為「我想您一定己經明白了我的意思,好好幹吧」,不是更妥當嗎?
作為一個老闆,有時需要嚴厲,甚至要對人進行批評;有時又應體貼,不時地對下屬來幾句稱讚,關鍵要適當,要有個合適的尺度。這樣的老闆。才能夠調度員工的情結,鼓舞職工的士氣,從而提高工作效率,圓滿地完成工作。
《建立良好的情智互動》
如果讓上司覺得任何工作都是您說的對,他在工作上離不開您了,那麼您和上司的關係是不可能融洽的。因為這樣上司就會覺得沒有了尊嚴,他就沒有了安全感。長此以往 ,您必有「殺身之禍」。
此時,惟有高 EQ 者才能改變這種局面,他能有效地讓上司感覺到,自己之所以優秀是因為他的存在。
當您被別人說不行的時候,是一件很傷自尊的事情。您本身很行,卻佯裝表現得不行,還讓別人去鄙薄您,這豈不是自找苦吃 ? 只有具備高 EQ 的人才做得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史太林在軍事上最倚重兩個人,一個是軍事天才朱可夫,一個則是蘇軍大本營的總參謀長華西裏耶夫斯基。
史太林在晚年逐漸變得獨裁,「唯我獨尊」的個性使他不允許有人比他高明,更難以接受下屬的不同意見。
在二戰期間,史太林的這種過分的自尊曾使紅軍大吃苦頭,遭到了不可估量的損失和重創。一度提出正確建議的朱可夫,曾被史太林一怒之下趕出了大本營。
但有一人例外,他就是華西裏耶夫斯基,他往往能使史太林不知不覺中採納他正確的作戰計劃,從而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華西裏耶夫斯基的進言妙招之一,便是潛移默化地在休息中施加影響。
在史太林的辦公室裏,華西裏耶夫斯基喜歡同史太林談天說地地「閒聊」,並且往往還會「不經意」地「隨便」說說軍事問題,既非鄭重其事地大談特談。也不是講 得頭頭是道。由於受了啟發,等華西裏耶夫斯基走後,史太林往往會想到一個好計劃。過不多久,史太林就會在軍事會議上宣佈這一個計劃。
華西裏耶夫斯基在和史太林交談時,有時會有意識地犯一些錯誤,給史太林充分的機會表現其英明,然後把自己最有價值的想法含混地講給史太林聽,讓史太林形成完整的戰略計劃公開 「發表」,當時史太林的許多重要決策就是這樣產生的。
華西裏耶夫斯基就是靠與領導之間的隨意交流,逐步散發、誘導著史太林,使自己的種種想法得以實現,以至於連史太林本人也認為這些好主意是他自己想出來的。
就這樣,華西裹耶夫斯基使自己成為史太林不可或缺的助手,發揮著巨大的甚至是無可替代的影響力,其手段不可謂不高。
在和上司互動的過程中,說話做事注意分寸,既要幫助上司解決困擾,也要注意不要使上級對您產生信任危機,不要隨便揭露上司的祕密,也不要混淆上下級之間的界限。
上司始終是您的上級,即使他表現得是您的朋友,也要在不同的場合遵守適當的規則。
適當的時候需要適當的糊塗,隱藏自己的才能,不要過於鋒芒畢露,不能讓上司感到被威脅。
《用理智化解員工抱怨》
人世間的事情,沒有十全十美的。辦公室裏,員工的抱怨在所難免,關鍵是如何以理智化的方式處理好員工的抱怨。在對待員工抱怨時的態度上,有以下幾個準則。
(一)樂於接受抱怨
有些老闆見到員工抱怨就皺眉頭,一臉不高興,這是極端錯誤的,他們認為抱怨來了,麻煩來了。其實應當這樣理解 : 抱怨來了,好事來了,改造工作的機會來了。員工的抱怨會使員工情緒低落,就好像堵塞了通氣管的火爐,不能產生熊熊的火焰,如果不能及時疏導的話,他們心中 的熱情之火就會漸漸熄滅。不要認為如果您對出現的抱怨不加理睬,它就會自行消失;不要認為如果您對雇員奉承幾句,他就會忘掉不滿,會過得快快活活。沒有得 到解決的不滿將在雇員心中不斷發熱,直至沸騰。他會向他的朋友和同事發牢騷,他們可能會贊同他,這就是您遇到麻煩的時候了,您忽視小問題,結果讓它惡化成 大問題。
其實抱怨並不可怕,它只是一種發洩方式罷了。抱怨需要聽眾,而聽眾則是他最信任的人,因此老闆要做的就是做員工抱怨最信任的聽眾,讓他們盡情發洩自己心中的抱怨,消除他們心中的怨憤。
當您發現您的下屬在抱怨時,您可以找一個單獨的環境,讓他無所顧忌地進行抱怨,您所需做的就是認真傾聽。只要您能讓他在您面前抱怨,您的工作就成功了一半。
在傾聽抱怨時,要忘掉您自己,把您的精力完全集中到他們真正需要的東西是什麼,想從您身上得到什麼以及您能為他們做些什麼上去,而不是去考慮您要從他們身 上得到什麼。如果您現在一時沒空聽他們訴說,應立刻找一個時間讓他們向您訴說,訴說時切忌反駁下屬怨言,讓他們一吐為快。
樂於接受員工抱怨,就是對員工的重視和尊重。員工會因為您的重視和尊重而使心中怨言減少,並且在日後工作中也會儘量減少抱怨,全力配合您的工作。
**Hints** 可以考慮在公司門口設立一個員工信箱,歡迎員工給您匿名寫信,這也是一種舒緩抱怨的方法。
(二)儘量瞭解起因
任何抱怨都有他的原因,老闆要想平息抱怨就要儘量了解抱怨的起因,避免處理時因操之過急使矛盾激化。
瞭解抱怨起因,看看他們是因為工作還是因為生活上的一些事而不滿,然後找到癥結,再對症下藥,找出解決的辦法。
當員工抱怨涉及到同事關係或部門關係時,除了從抱怨者口中瞭解事件的原委之外,還應聽聽其他員工的意見,儘量多了解事實情況,不偏袒任何一方,然後掂量事實,做出不偏不倚的公正決定,緊記在了解抱怨起因時,切忌偏聽偏信。
(三)處理果斷
據統計,員工抱怨80%是因為管理混亂造成的,員工個人問題佔 20%,所以規範工作流程、崗位職責、規章制度等是處理這些抱怨的重要措施。管理層需加注意的是在處理員工抱怨時,不管是制訂公司的各項規範制度還是處理員工個人問題,都應採取果斷處理原則。只讓員工發洩抱怨,發洩不滿,卻不幫助他們處理抱怨,或是延遲抱怨的處理,只會加重員工的抱怨,增加對老闆的不滿, 進而發展為對公司的不滿,久而久之,不僅人心喪失殆盡,公司也毫無未來發展可言。
下面,我們一起來探討處理員工抱怨的技巧。
作為老闆不僅要處理員工的抱怨,還要掌握處理抱怨的技巧。
清楚地說明解決抱怨的方法,就是將必須解決的問題標示出來,以促進雙方理解抱怨的本質。重點要放在尋找解決的方法上。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有兩個問題絕不能提起,因為那只會引起更多的抱怨而不是解決問題,我們稱之為 「禁忌問題」:
第 1 個問題 : 誰引起這個問題或抱怨 ?
這只會引起具有分歧的雙方馬上進入激烈的辯論,只會加劇雙方自我防禦的心態而阻礙問題的解決。
第 2 個問題 : 怎麼引起這問題或抱怨 ?
同樣地重複第一個問題的錯誤,把時間花在檢討過去的錯誤上,這只會分散解決目前問題的注意力。您應該牢記一點 : 檢討過去以激勵將來固然重要,但眼前的問題仍然要解決。
除了上述兩個禁忌問題之外,有四個具體的問題應該被提及,我們稱之為「正面問題」:
第 1 個問題 : 抱怨的內容是甚麼 ?
首先要搞清抱怨的內容是什麼,儘量讓員工以最簡單的陳述表現出來,諸如 : 我想要加薪但我卻無法得到。此種問題不僅可以讓您瞭解抱怨問題的輕重程度,也可以讓您能夠瞭解真正的原因以對症下藥。此種問題的提起,也可讓您去了解抱怨 是否是虛構的或是一種情緒性的發洩而已。
第 2 個問題 : 抱怨解決的期限 ?
雙方應就抱怨被解決的時間達成共識。制定一個時間表,明確解決的目標及各步驟需要的時間。因此當按著時間表來進行時,也可讓雙方依其體的標準來檢視進度,不但可建立互信的基礎,也可建立合作的基礎。
第 3 個問題 : 解決抱怨所需要的條件 ?
當前述兩個問題被解決後,第三個問題就應被提及。當然這也因抱怨的種類不同而有所不同。因此是否需要額外的資源才能完成應根據當時的情況。唯有雙方都能獲得充分的資訊,才能就解決抱怨所需要的資源達成共識,否則極容易對情況造成誤判而功虧一簣。
第4個問題 :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
如果經歷上述三個步驟,雙方仍無法達成共識,最重要的一點是切勿怪罪對方,因為仍然可以尋找其他的方法來解決問題。譬如尋找第三者的仲裁。仲裁者基本上較 一般的協調者更具強迫性,因為他或她必須做出最後的決議,因此這可以說是最後的解決手段。因此處於這種情況時,雙方並不是和仲裁者討論,而是要盡全力說服 仲裁者做出有利自己的決定。
要成功地處理員工抱怨,必須要善用以下能夠反映員工抱怨的工具。每一種工具都能夠在實際的案例裡加以運用,甚至能借此培養解決雙方分歧的技巧。
第一種工具 : 弄清雙方同意或不同意的範圍。
要達到共同的協議,雙方應致力於在問題的解決或已達成的協議有多少,在許多的討論裏,事實上人們常會發現兩者已對諸多事項已有共同點而感到驚訝。因此將已 達成共識的每一點記錄下來,雙方也就能更輕易地來解決未達成共識的地方。換句話說,在弄清雙方同意或不同意範圍的過程中,建立成就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任 務;也唯有如此,才能激勵雙方繼續對問題以更理性的方法來掃除障礙。
如果雙方都能使用此種工具,對問題的解決必有所助益。不單人事經理能夠描述同意或不同意的地方,同樣地也應鼓勵其他人作同樣的描述。因為雙方都能使用此種方法,對問題描述的精準度只會增加而不會減少。
第二種工具 : 對討論的內容提綱摯領。
此種工其最主要是對雙方談話的重點重複地提及。為確保雙方都能有正確的瞭解,對雙方討論內容的重點要予以摘要並重複性地提及。首先傾聽對方的陳述或重點然後予以重複。例如 :「據我所瞭解的,您剛剛說的是……」或 「您剛剛所提及的是……」,如果對方對您的重複內容和原意認同有所差異就會提出意見。在討論時往往原意會因受話人所接受的訊息不同而被扭曲,而此種工具就 是要使說話人和受話人兩者之間的溝通完全正確,而不會發生不必要的誤會與爭吵。
第三種工具 : 角色互換的扮演。
簡單地說就是雙方站在對方的立場上來進行一切思維的活動,尤其是第三者或所謂協調者,更可以利用此種方法來避免相關的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