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藤農線上書籍 ☆

Home

杜月笙出身

         但是,容易得到的東西,我們卻不會好好珍惜,杜月笙也是一樣,他真是劣性難改,總是不守本分。杜月笙為人聰明,學習又勤快,但他卻好交朋友,施行小恩小惠,但他是慷他人之慨,利用店裏的物資去幫助街上的流氓癟三。只要見到街上的熟人肚餓,杜月笙便偷些水果去接濟別人。他的朋友有難了,杜月笙又肯出頭,時常為人抱打不平。當他被人打得頭破血流時,杜月笙也會咬實牙齦不吭半句,但被他打傷的人,卻向他老闆投訴。
         杜月笙可能因出身貧窮,心中有點妒忌別人穿得好些,所以常製造一些麻煩,路上有女子乘坐黃包車過路時,杜月笙時常用爛水果拋去擲人,調戲取笑,發洩一下心中悶氣。被擲的女子,好端端的一套美麗乾淨的外衣卻被弄污了,當然跑入生果舖大吵大鬧。
         更麻煩的是杜月笙的遊蕩,又時常和朋友到飯館吃東西,吃完後不付錢,被人抓着的時候,飯館伙計便押着他去向水果店老闆討錢。
         杜阿慶對於這名堂侄,真感到難堪,他本着幫助杜月笙,卻為自己招來不少麻煩,終於忍不住了,杜阿慶只好轉輾託人,將杜月笙介紹到另一間寶大水果店去,拜寶大老闆為師。
         轉了工作後,杜月笙起初也很生性,每天起早摸黑為老闆娘做家務、倒夜壺、刷馬桶、服侍師兄和老闆,又肯擔擔抬抬,裏裏外外兜生意等等,他總抱着任勞任怨,盡心盡力地賣命。更加上杜月笙熱心誠懇,曉得察言觀色,水果店上下的人,都很喜歡他。老闆也認為人才難得,決定給他機會,由廚房灶間轉出外堂,負責櫃台上稱斤兩講生意。
         在這個時候,杜月笙練成了一手削水果皮的絕技,他可以一邊和人說話,一邊以靈巧的手勢,以飛快的速度去將一個萊陽梨的皮削下,均均勻勻,粗細如一,組成一條不折不斷的果皮。有些街客為了要看他表演削梨技術,爭相到寶大水果行來,杜月笙也為老闆帶來了不少生意。後來,杜月笙更贏取了一個外號,叫「萊陽梨」,或者叫「水果月笙」。別人叫他「萊陽梨」,他也很驕傲地連聲答應。後來發了達,才沒有人敢當面叫他「萊陽梨」。不過,當小流氓向他要錢而不順意時,叫他一 聲「萊陽梨」,便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有一次,他去四馬路會樂里妓院吃花酒時,汽車剛一停定,大批小流氓便擠上來向他要錢,他一面走,一面叫手下付錢,有些給少了,便大叫;「萊陽梨,多給一點!」他的手下立刻加錢,才可以把這些流氓癟三打發掉。
         杜月笙因為很有表現,寶大老闆當然要提拔他,派他跟師兄們出外,學習兜接生意。寶大行的門面雖然不太大,但老闆很有生意頭腦。他們除了門面零售之外,又做一些批發的生意。當水果由各地輸入上海碼頭時,寶大的伙計便上輪船上批一些中盤貨,一方面自己作零售之用,另方面又可以轉手批予十六鋪和小東門附近的街邊生果檔。
         有機會出外跑跑,對於好新奇的杜月笙來說,當然是一個機會。上海這個城市,五花八門,好的和壞的也夾雜着,問題是自己如何掌握。當時杜月笙只有十六歲,是一個渴望吸收知識和謀生技能的少年人,看到好和壞的東西,都會在腦中有留下一個印象。其中一件事是當年最轟動的案件,即是《蘇報》審理案件。杜月笙因為 好奇的關係,觀看了整件案件的審判過程,在他的一生中,造成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杜月笙雖然沒有讀過甚麼書,但他是一個很用心學習的人,自小以來他要靠自己的努力而生存,不好好向別人學習的話,簡直沒有生存的條件。同時,他又有自知之明,不斷學習才是生存之道。身處於上海這個新奇的大都會中,每天都有新事物,杜月笙恰似一張吸水紙一般,碰到學習的機會,便想辦法將自己的頭鑽進去。
         某一天,當他在生果舖上工作時,側聞一些客人說,明天「會審公廨」(即是上海的地方法院)將會審理一宗革命黨的公案。又聽人說,這是破天荒的案件,在中國歷史上發生的公案,居然由皇帝政府控告人民。一向以來,臉即國家這個封建思想,深深地種在人民的心中。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為甚麼居然會由皇帝去控告人民呢?
         生果舖的客人說得神奇,好奇心重的杜月笙,當然不肯錯過。為了一開眼界,杜月笙便想辦法如何趁外勤時失蹤,實行曠工外逃,走到法院去趁趁熱鬧。杜月笙因 為親身察看了整件案件的審理過程,對他日後的思想行為,造成了極深遠的影響,無論在做人做事方面,這件案件都為他打下了一個做人處世的標準。
         原來這件案件是由滿清政府出面,控告一份民辦報紙,名叫《蘇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