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藤農線上書籍 ☆

Home

杜月笙出身

         華人入住租界,也引起了一場爭論,以英國領使阿禮國為首的一派,要保持租界的獨立,反對華人遷入,但租界的商人卻極力反對,雙方面為了此事爭論了很久,那些商人說;「女皇陛下的領事官呀!你們的職責是在尋求國家永久的利益,保持租界的『純』度是應該的,但我們投資了地皮,卻租不出去。現在中國人肯交租,為甚麼你們卻阻止我們發財?」
         外交領便官的工作,是為商人開路,找尋發財的機會,面對現實,只好放棄原則了。於是,華洋分居,變成了華洋雜居。
         當兩種不同的民族居住在一起時,當然會發生很多笑話和衝突。人類學家分析文明的時候,由表及裏地把文化分成器物、制度和精神三個層次,讓我們看看這三方面的衝突吧。
         當時上海人飲的水,是取自護城河內的淺渠,水漲的時候汲水而飲,但這種河水污穢不堪,飲用者容易染上傳染病。後來便鑿井而飲,但水味卻不甘美。
         洋人這入上海之後,改變了飲水習慣。一八八一年,英商設立自來水公司供應西人食水,但華人卻不敢飲用,因為上海人認為水是從鉛管流出來,水中必定有鉛 毒。食水公司為打開市場,免費送水到華人的熱水舖和茶館,後經過屢次試用之後確實無毒,市民才逐漸飲用。到了一九零五年,中國人才開設第一家自來水公司。
         除了食水之外,其他如煤氣、火車、汽車、電燈、火警車、自鳴鐘等等東西,都要經過以下三個階段;先是懷疑反對,繼之是觀察辨析,最後是模仿學習。在吸收外國科技方面,上海人以身試法,變成了整個中國的實驗場所,為其他各省提供了參考價值。
         另一個文明衝突是生活習慣。洋人很著重衛生,而華人卻好利用糞便作肥料。
         一八七二年,有居民王阿寶等十多人,因為挑糞過街時,沒有依足市政管理局加桶蓋的要求,經過屢勸不改後,被會審公堂處罰,扣留了一天。
         有一個廣東人,在美國公使館門前便溺,被抓着「枷號三日」示眾。
         華人是農民出身,生活習慣和城市人有分別。農人喜歡隨便拋圾垃,因為在農業社會中,整個農村是一個自然的循環系統。農民吃完了飯,飯菜的殘餘,往往隨便拋在門外,街上的貓貓狗狗,雞雞鴨鴨家禽,便會自動來將殘餘的食物清理。餘下的,又有飛鳥、老鼠之類協助掃除。當農民吃完果子之後果核往街上一拋,又會製造另一棵樹的生長。因此之故,農人是習慣將剩餘的東西拋掉。但在城市呢?卻出現圾垃的問題,盛物的器皿,以及化學生產品,都不能經過大自然的循環系統而自 然地消失,便出現了污染的問題。
         農民的生活習慣和城市人是有分別的,因此而產生不少的衝突。
         在文明方面,又有一些誤會。一九零五年,有一位黎黃氏的女性,被控販賣人口。四川有一位姓黎的官員,因為突然間去世,他的妻子黃氏,便將家產變賣,帶同十五位丫環僕傭回故鄉廣東,途經上海時,被抓了去,控以拐帶販賣女性的罪名。在洋人心目中,這十五名少女,既非子女,又非親屬,實有拐騙之嫌,但在中國人的眼中,這是奴僕追隨主人罷了。
         華洋雜居而引起的衝突,時常出現。不過,以上海人的精於事習吸收,很快便從洋人那裏找到了文明的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