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出身
杜月生八歲那年,又發生另一件令他難忘的事。
杜月生某日回家的時候,發覺家門大開,左呼右叫,也找不着繼母張氏。原來張氏為了增加收入,出外找機會,可惜一時不慎,碰上了一種叫「蟻媒黨」的組織,之後人也失蹤了。
這種「蟻媒黨」是一種專門佈局拐騙婦女的流氓集團。他們專向年輕婦女埋手,常以介紹生意或職業,施以小恩小惠,然後拐騙良家少女失身,再轉賣到上海堂子中去當妓女。張氏突然失蹤,原因當然不清楚,但根據推測,十居其九被人拐騙了。
張氏失蹤了,杜月生便變成了真正的孤兒,他只有八歲,怎樣照顧自己呢?在無人照料下,他只好躲在家中哭哭啼啼的餓了兩天,後來真的捱不住了,便跑到鄰居堂兄杜金龍家中求助。堂嫂家裏也不充裕,家中也缺糧。但她見杜月生實在太可憐,便照顧兩三餐,日子久了,難免呼來喝去,閒言閒語總是有的。杜月生為人好勝高傲,寧願捱肚餓,也不肯吃差來之食。他雖然倔強,但肚子卻不聽話,八歲的小孩子,哪有生存的能力呢?餓得發慌了,便只好走上外婆家去求吃。這位外婆是他生母朱太夫人的媽媽,外婆雖窮,但見自己的外孫這般可憐,也生同情之心。但長貧難顧,杜月生只可以在挺不住的時候走上外婆家求助,他的舅舅也是一個勢利的人。當時各人生活艱苦,也難怪舅舅小心眼。
小小年紀的杜月生深切體驗寄人籬下的淒酸,靠親戚也吃不飽兼且要受氣,既然如此只好到處流浪,和一般街童一樣,有時在茶館門口討飯吃;有時在飯店撿剩菜殘渣;有時又挨門拍戶望人施捨。日子久了,杜月生學會了如何生存的方法,為了生存他和其他街童便聯群結隊。流浪的小孩子,時常遭人欺辱,生存的方法,只有互相照應,因此令他明白,朋友是生存的唯一資產。有事時呼朋引類,便可以扭轉危機,搶奪地盤。因此之故,他養成了一種講義氣,重友情的性格。乞到食物時,大家便分享,遭人打罵時,又一聲呼嘯而上。小小的杜月生在街上養成了一種和人團結合作的性格。這種性格,對他日後事業的發展,形成了極重要的影響。
有領袖才能這種潛質,是不可以在學校中學習得到的,這種潛質多數是在江湖上、黑社會幫會中實踐而訓練出來的。要自我訓練成為一名領袖,一定要走在人群之中去生活,去體驗和合作。這個領袖實習過程,最適宜在年幼時訓練,若果讀完大學才走在人群之中去培養,便會出現困難,因為年紀越大知識越多,個人的偏見便會越深,人和人之間便會築起一堵牆,缺乏溝通。杜月生這般年紀便在人海鬥爭中受訓練,最容易適應。在他的心目中,任何事情,都要靠自己決定。世上任何事物,都是靠不住的,因為連自己的父母,也可以隨時失去。唯一靠得住的是自己雙手,以及身邊的朋友。
義氣這種東西,好像比較盛行於貧窮的環境中,俗語說:『仗義每多屠狗輩。』越窮的人,越體驗遭人欺侮的可憐,為了自保,他們可以不理一切門戶之見而團結起來。自小以來,杜月生就明白這一點。終其一生,他重視朋友,絕對不會因利益而出賣朋友。因為他建立了這個名譽,肯幫他的人便越來越多。友誼和人際關係是成功的最大財產,如果用這個角度來衡量的話,杜月生是有了極大的創業資本。
杜月生這種義氣性格,也不是假意培養出來的,這是生存的需要,是克服了困難而逐漸累積出來的義氣性格。義氣變成他生命的一部分,當別人和他相處時,便切實地被他的義氣所感動。有些人知道義氣是領袖必備條件之一,便假意學習,但虛假的義氣,最令人反感。在杜月生一生中,危機重重,當危機發生的時候,杜月生每每先顧慮朋友的安危,連自己的安危也不顧。如果義氣是假裝出來的,危機便變成照妖鏡,很快照出了尾巴。
十一二歲的杜月生,已經很有骨氣。雖然倚靠舅父、堂叔、外婆等人也可以吃得一餐半餐,過着一日飽兩日餓的生活,但靠人吃飯,難免受人氣。長得高大的杜月生,在舅父家中,也不是白吃的,諸如擔水打掃、洗衫洗碗,以至落田耕種施肥之類工作,他也協助勞動。但靠人吃飯,縱使付出一切勞力,也要受人家的閒氣。
後來,杜月生因為時常在街上浪蕩,結識了附近一帶的流浪兒,大家年紀相約,也是無家可歸的人。於是便聯群結隊,在附近偷雞摸狗,有時又在茶館行乞,向人伸手討錢,碰上回鄉客,搞負行李,他們便半幫半抬,半搶半乞地討點零食零錢。這樣和流浪兒混在一起,吃喝方面雖然沒有靠親戚般有保障,但也算獨立生活,很適合杜月生這種高傲性格,滿足了他的豪情和面子,不用寄人籬下,生活也是蠻寫意的。
杜月生某日回家的時候,發覺家門大開,左呼右叫,也找不着繼母張氏。原來張氏為了增加收入,出外找機會,可惜一時不慎,碰上了一種叫「蟻媒黨」的組織,之後人也失蹤了。
這種「蟻媒黨」是一種專門佈局拐騙婦女的流氓集團。他們專向年輕婦女埋手,常以介紹生意或職業,施以小恩小惠,然後拐騙良家少女失身,再轉賣到上海堂子中去當妓女。張氏突然失蹤,原因當然不清楚,但根據推測,十居其九被人拐騙了。
張氏失蹤了,杜月生便變成了真正的孤兒,他只有八歲,怎樣照顧自己呢?在無人照料下,他只好躲在家中哭哭啼啼的餓了兩天,後來真的捱不住了,便跑到鄰居堂兄杜金龍家中求助。堂嫂家裏也不充裕,家中也缺糧。但她見杜月生實在太可憐,便照顧兩三餐,日子久了,難免呼來喝去,閒言閒語總是有的。杜月生為人好勝高傲,寧願捱肚餓,也不肯吃差來之食。他雖然倔強,但肚子卻不聽話,八歲的小孩子,哪有生存的能力呢?餓得發慌了,便只好走上外婆家去求吃。這位外婆是他生母朱太夫人的媽媽,外婆雖窮,但見自己的外孫這般可憐,也生同情之心。但長貧難顧,杜月生只可以在挺不住的時候走上外婆家求助,他的舅舅也是一個勢利的人。當時各人生活艱苦,也難怪舅舅小心眼。
小小年紀的杜月生深切體驗寄人籬下的淒酸,靠親戚也吃不飽兼且要受氣,既然如此只好到處流浪,和一般街童一樣,有時在茶館門口討飯吃;有時在飯店撿剩菜殘渣;有時又挨門拍戶望人施捨。日子久了,杜月生學會了如何生存的方法,為了生存他和其他街童便聯群結隊。流浪的小孩子,時常遭人欺辱,生存的方法,只有互相照應,因此令他明白,朋友是生存的唯一資產。有事時呼朋引類,便可以扭轉危機,搶奪地盤。因此之故,他養成了一種講義氣,重友情的性格。乞到食物時,大家便分享,遭人打罵時,又一聲呼嘯而上。小小的杜月生在街上養成了一種和人團結合作的性格。這種性格,對他日後事業的發展,形成了極重要的影響。
有領袖才能這種潛質,是不可以在學校中學習得到的,這種潛質多數是在江湖上、黑社會幫會中實踐而訓練出來的。要自我訓練成為一名領袖,一定要走在人群之中去生活,去體驗和合作。這個領袖實習過程,最適宜在年幼時訓練,若果讀完大學才走在人群之中去培養,便會出現困難,因為年紀越大知識越多,個人的偏見便會越深,人和人之間便會築起一堵牆,缺乏溝通。杜月生這般年紀便在人海鬥爭中受訓練,最容易適應。在他的心目中,任何事情,都要靠自己決定。世上任何事物,都是靠不住的,因為連自己的父母,也可以隨時失去。唯一靠得住的是自己雙手,以及身邊的朋友。
義氣這種東西,好像比較盛行於貧窮的環境中,俗語說:『仗義每多屠狗輩。』越窮的人,越體驗遭人欺侮的可憐,為了自保,他們可以不理一切門戶之見而團結起來。自小以來,杜月生就明白這一點。終其一生,他重視朋友,絕對不會因利益而出賣朋友。因為他建立了這個名譽,肯幫他的人便越來越多。友誼和人際關係是成功的最大財產,如果用這個角度來衡量的話,杜月生是有了極大的創業資本。
杜月生這種義氣性格,也不是假意培養出來的,這是生存的需要,是克服了困難而逐漸累積出來的義氣性格。義氣變成他生命的一部分,當別人和他相處時,便切實地被他的義氣所感動。有些人知道義氣是領袖必備條件之一,便假意學習,但虛假的義氣,最令人反感。在杜月生一生中,危機重重,當危機發生的時候,杜月生每每先顧慮朋友的安危,連自己的安危也不顧。如果義氣是假裝出來的,危機便變成照妖鏡,很快照出了尾巴。
十一二歲的杜月生,已經很有骨氣。雖然倚靠舅父、堂叔、外婆等人也可以吃得一餐半餐,過着一日飽兩日餓的生活,但靠人吃飯,難免受人氣。長得高大的杜月生,在舅父家中,也不是白吃的,諸如擔水打掃、洗衫洗碗,以至落田耕種施肥之類工作,他也協助勞動。但靠人吃飯,縱使付出一切勞力,也要受人家的閒氣。
後來,杜月生因為時常在街上浪蕩,結識了附近一帶的流浪兒,大家年紀相約,也是無家可歸的人。於是便聯群結隊,在附近偷雞摸狗,有時又在茶館行乞,向人伸手討錢,碰上回鄉客,搞負行李,他們便半幫半抬,半搶半乞地討點零食零錢。這樣和流浪兒混在一起,吃喝方面雖然沒有靠親戚般有保障,但也算獨立生活,很適合杜月生這種高傲性格,滿足了他的豪情和面子,不用寄人籬下,生活也是蠻寫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