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無法偉大的五十個理由
臭名昭著遺禍中國的一胎化政策。 根據北京政府的數據,目前中國的「玻璃小孩」已超過一億人。這批人就是一九七九年實施一胎化政策〈人類史上最大規模的節育計劃〉以來獲准出生的小孩。叫他們「玻璃」小孩是因為這些人似乎有很類似的身體和心理問題、都很好看透或看穿。此外,這些玻璃小孩也非常脆弱。
這些「小皇帝」和「小公主」是家中唯一的孩子,集爸媽、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的寵愛於一身,常被稱為「六個口袋」小孩。男生通常比女生更受寵,但男女都受父母 溺愛,教養方式用任何國家的標準來看都會認為過分縱容。根據中國媒體的報導,「評論家形容他們被寵壞了、自我中心、亟需管教。」,只要爸媽說個「不」字, 很快就會暴露他們內在的脆弱。
中國城市的一般家庭花在獨生子女身上的錢比父母和裡父母加起來還多,家中一半以上的收入都花在孩子身上。
主要城市天津有次調查發現,城市裡的學齡前兒童三個有一個有心理困擾。二到四歲的兒童三成一行為上有問題,例如寡言或其他極端的暴力行為,像是欺負弱小、 不守規矩、打架。這些孩子有憂鬱症、恐懼和缺乏自信等問題。五到六歲的小孩37.3%有心理障礙;24%過動或無法集中精神。天津市某醫療服務單位的劉旭 年〈音譯〉認為,這都是父母溺愛造成的。
典型的玻璃小孩常因睡眠不足而影響心理健康。中國的城市裡,七一.四%學童的睡眠時間少於政府建議的一天十小時。上海教育委員會主任沈曉明說,這「可能危害學童的健康,引起各種行為上和心理上的問題。」
會照顧自己,也缺乏互相尊重和互相照顧的傳統家庭觀。
他們在家庭生活中展現的心理特質,多半會帶到工作場所上,把「自我」放到比團體需求更高的位置,導致他們在工作上越來越常被排斥。雇主覺得獨生子女摸索新 工作時比較吃不了苦,也經常換工作,因為他們碰到難題只會逃避,不會面對。「獨生子女比較柔弱、自負,」一名勞工對《中國日報》表示。「本身是獨生子女的 員工有六成常換工作。而我的公司很重視堅定的意志和克服困難的衝勁。」
另一份研究訪問了七千名十五到二十五歲的年輕人,其中六成感到孤單,五成八承認自己自私又任性,六成六遺憾自己沒有兄弟姊妹。不過這份二零零五年的調查也 發現,一成四的受訪者慶幸自己是獨生子女。受訪者吳葉〈音譯〉一九八二年出生,目前在北京工作。她說,「我不想要有弟弟妹妹跟我瓜分爸媽的關愛,我希望爸 媽永遠只愛我一個。」吳小姐還說她也不想要小孩,因為「我會很愛他,我怕這樣會分去我對自己的照顧,這我無法接受。我不想要小孩。」托這個例子指出獨生子 女可能有的心理轉變。
獨生子女通常也很不會管錢,這對各地的金融機構都是一個警訊。山西大學社會學教授刑媛說,「一胎化世代沒有節約的觀念」。刑教授也指出,大學畢業生常把薪水花光光,再靠父母養。
儘管一胎化下的子女有這麼多心理弱點,他們卻是中國歷史上教育程度最高的一群人。九千多萬個獨生子女形成了中國社會的第二個危險族群。這些人擁有大學學 歷,很多會成為官員、將領、領導者,但不是一般認知中的軍隊領導者,而是探索內在的領導者。這個族群裡開始有人提出類似「我是誰?」這種簡單而危險的問題。
中國歷史上,家族控制一直是社會的核心。遠從帶有神話色彩的夏朝〈西元前二一零零~一八零零年〉開始,軍人違紀就會連同兒子被殺。這種方式一直保留到真實 性較確定的商朝〈西元前一七零零~一零二七年〉。戰國時代的商秧將此制度發揚光大。他創立了「法家」這個政治思想學派。儒家強調以仁治國,法家則主張以嚴 刑峻法治國。商秧廢除了將權力層層下放給大地主的封建制度,改為將權力集中在統治者手中。
商秧為達目的創立了「連坐法」制。五或十戶人家為一組,互相監督,一家犯法,其他家也一同受罰。這種方法也移植到軍隊裡,士兵五人一組,一人違紀全體受罰。商秧變法使秦朝得以實施中央集權,中國首度統一,由此建立延續二千年的王朝制。
他主張對家庭和個人自由加以「支配和操控」,這一直是「連坐法」的內容之一,且影響力很快擴散,超過了起先的變法。婚姻成了有利控制家庭的社會工具,一人榮辱關乎全家榮辱,這是為什麼中國歷史上常看見舉家受罰的例子。到了明代又把這種舉家受罰制向外延伸。學者方孝儒因為觸怒了明成祖,連學生也跟著受害〈滅十族〉。
中國的末代王朝清朝廢除了連坐法。但清朝滅亡後,有個政黨又重建此制度,以十戶家庭為單位,互相監督,那就是國民黨。中共一九四九年掌權後,開始實施另一 種政策,重新編排家庭結構。一九五四年第一個實施的錯誤政策,就是土地集體所有制,即集體耕作土地,但土地仍維持私有。一九五五年政府廢除了家庭的土地所 有權,甚至規定人民在公共食堂吃飯。
不過表面下還是維持舊傳統。中共沿襲舊法,一人犯法全家連坐,尤其在慘烈的「文化大革命」期間,一家人還為了討好黨互揭瘡疤。現今中國社會仍然留著文化大革命的後遺症,父母和祖父母都擺脫不了這場他們不願面對的迫害行動造成的心理陰影。
一九七九年實施一胎化政策後,中國的家庭生活走上了不同的方向。這跟十年文化大革命完全相反,當時節育被斥為一種「反馬克思主義的異端思想」,因為黨鼓勵大家庭,讚揚母性的偉大。
一胎化先在城市裡實施,後來漸漸普及全國,但少數民族一般不包括在內。鄉下夫妻頭胎生女可再生第二胎,本身都是獨生子女的夫妻可生兩胎。鄉下地區多半不管規定,因為一般人家都是大家庭,而且仍有重男輕女的觀念,但通常會對戶口調查員隱瞞第三和第四胎。
然而,鄉下地區常有強迫墮胎的事,不時傳出婦女被迫終止懷孕或絕育的駭人傳聞。不過很多地方官都會對違規者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他們很清楚鄉下農民老年唯一可能的依靠就是成群兒女。至於那些沒報戶口的小孩可能暫時沒事,但長大卻無法申請入學或就醫,甚至連姓名都不具法律效力。相反的,那些隨著經濟發展致富的 人,只要付清罰款〈最高可到十三萬美元〉,就可以躲過生一胎以上的法律制裁,用不著躲躲藏藏。
違反一胎化政策的刑罰差距很大,因為罰款是根據模糊的「養育小孩的社會成本」來計算。之前我們提過中國的社會差距極大,因此這種計算標準極不準確。在南方 富庶的深圳市,一對夫妻被罰七十八萬元,因為他們一九九七年生下一子,二零零三年又生下一對雙胞胎男嬰。報導揭露,他們的房子被「依法」查封,大門貼上有 地方法院印信的白紙條。報導指出,依法還可切斷這家庭的電源。政府也有權切斷違規者親戚家中的電源。古代的「連坐法」顯然又在「新」中國重生。
然而,也有地方規定罰款為當地平均薪資的三倍。二零零七年有些地方為了遏止違規生子,把罰款提高到平均薪資的六倍。最近中國東部省分的相關單位為了譴責違 反一胎化規定的人,宣佈實施「公佈名單」的政策。其中一省的家庭計劃官員張文表說,「大家很清楚有些名人直接花錢了事,這種行為一定要制止。」然而調查發 現,不管政府怎麼規定,約六成中國人想生一胎以上。
上海市政府最近宣佈頒給無子女的退休夫妻四千六百元獎金。家庭計劃官員陸廣華表示,這「不是鼓勵夫妻不要生小孩,而是在表揚對國家家庭計劃有貢獻的人。」 長子或長女十六歲前因車禍導致肢體殘障,後來卻不再生育〈雖然法律准許〉的夫妻,也可獲得獎金。但領養孩子的夫妻卻拿不到獎金。也許給孤苦無依的孩子一個 家,不算「對國家有貢獻」。
類似政策也在鄉下實施。六十歲以上、只生一胎的夫妻可得獎金,但一年只有六百元。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遲福林認為,這對解決鄉下貧窮問題有很大幫助。 中國幾億鄉村人口將近八成沒有社會福利保障,生活全依賴存款和子女。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衛建民坦承,「每人每年六百元數目很小。」
中共也開始懲戒超生的官員。例如,二零零七年陝西省官員秦懷文,因跟妻子生育三女、跟二奶生育一子一女而被免職並開除黨籍。當初是因為二奶不滿他給的養育費太少,事情才會爆發。他還多了個「通姦」的罪名。
這比廣西省很多鄉下農民受到的懲罰輕很多。二零零七年五月家庭計劃官員嚴格取締超生家庭。懷孕婦女被迫墮胎,女性也被迫做健康檢查。據當地人陸文華〈音 譯〉說,超生的家庭罰約一千三百美元,但有些報導說罰款從七百八十到七千八百美元不等。陸說,當地一般收入的家庭約罰一百三十美元。取締人員身穿軍服、手 拿大槌。
取締行動後來引起大暴動,多達兩萬民眾丟石頭、砸窗戶和到處放火。有些報導說最多造成五人死亡,但當局全盤否認。另一名吳姓村民說,「取締人員好像當年的 日本軍隊,如果不付罰款就拿走全部東西,還把房子毀了或拆了,甚至把人家的柵門和碗都搶走,剩下一個空蕩蕩的房子。」
這種蠻橫的手段導致中國人民只好拿自己的健康去冒險。中國衛生部副部長蔣作君說,「有些不敢申請生育補貼,怕超生受罰,就選擇在家生產或在價格低、不合格 的私人診所接生。」在私生子普遍的鄉下地區,二零零三年平均每十萬名母親就有65.4人生產時死亡,比城市的比率高很多〈每十萬人有27.6人〉。同年美 國的比率是每十萬人中9.3人生產時死亡。
婦女服用受孕樂以增加壞雙胞或三胞胎機率〈不算違反一胎化政策〉,也可能危害健康。女性到藥局就可買到受孕藥,但很多人卻不清楚其中的風險:過量使用可能患卵巢癌或乳癌。政府當局並未紀錄多胎生產的人數,但根據南京市醫院的數字,多胎率比前十年多了一倍。
經濟較寬裕的夫妻設法到國外生產,這樣新生兒可以入外國籍,就能兔受國內家庭計劃法規的制裁。管越來越多富裕家庭兒女成群,漸漸引起民眾的反感。二零零七 年初有份調查發現,六成受訪者覺得名流富豪比一般家庭還多子女很不公平。此外,也有人花錢買到第一個孩子的身體或心理殘障證明,這樣就能放心生第二胎了。
除了上述的嚴峻手段以外,當局也有一些不露痕跡的節育方法。中國的法定結婚年齡是男二十二歲、女二十歲,比很多國家都高,目的就是要提高女性生頭胎也是唯 一一胎的年齡,因為傳統認為婚後的第一要務就是生小孩。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張維慶表示,「國內有些地方仍盛行早婚,尤其是鄉下地區,這跟家庭計劃政策相悖。」
政府無意放寬一胎化政策。二零零六年底,北京市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李芸莉說,「北京目前的家庭計劃政策不會改變。」針對有些大學學歷的人要求多生一胎,李回答,「這些人不一定樣樣都突出,因為人格特質是個複雜的問題,學歷高不是絕對的保證。打個比方,這些人的孩子可能就沒有鄉下孩子那麼健壯。」李 還說,城市居民享有的社會福利比鄉下居民多,因此該把超生名額先保留給鄉下居民。對李來說,能多生一胎就是對鄉下居民的獎勵,完全不考慮鄉村地區有沒有充 分的醫療、教育和經濟資源,確保孩子健康成長。
世界上有很多種節育方法,最多的是直接墮胎,間接方法有戴保險套或吃避孕藥等。或者像中國的情況,由政府強制實施。中國政府傲稱自己的家庭計劃政策十分成功,常說中國因此少了四億人口並將此視為一大「成就」。
如果不從中共政策預設的觀點來看,這四億人本來是九千萬獲准出生者的家人、手足,是可能給這些獨生子女正常家庭、信任、快樂和血緣傳承的末出生幽靈。選擇 不要小孩和被迫不要小孩,兩者之間有心理上的差距。有些社會認為夭折的胎兒也有靈魂。若從這個觀點來看那些無法出生的胎兒,那麼他們精靈魂肯定是股強大無 比的力量。
玻璃小孩也許有一天會認為,自己爸媽先是受騙上當最後被迫投入這個節育計劃,其規模之大,在任何非戰亂國家都前所未見。第二個危險族群背後跟著四億不見天日的幽靈,有一天將會反過來採用「連坐法」,為自己父母和中國家庭討回公道。
《原文摘錄:中國無法偉大的五十個理由〈第十四章〉》 撰文.David Marriott & Karl Lacroix(2015-09-21再修訂)